原標題:海口水體治理、濕地保護和修復取得好成效
生態沁椰城 濕地惹人醉
優化環境、親近自然,升級后的三角池是海口的生態名片。記者 蘇弼坤 攝
海口河長制湖長制系統測評位列全省第一,建成區21個水體全部消除黑臭,美舍河、五源河榮登全國城市水體治理光榮榜,海口水環境治理在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中被通報表揚,蜂虎、野生稻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紛紛現身城市公園,海口成功獲評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
一年來,海口在全力推進水體治理、濕地保護和修復過程中,生態治理成效明顯,不僅大力提升了城市的顏值和品質,還讓百姓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生態福祉。
昔日生態負資產 今朝城市新名片
從今年4月開始,海口市三門坡鎮加樂塘村村民張太利,只要有時間就會去加樂湖山塘巡護。他是這個占地面積30畝山塘的“守護人”之一,日常巡查、溝渠保潔和周邊村民的宣教工作都由他和另一位村民負責。
在他眼里,守護這片水清岸綠景美的山塘是他的職責。張太利只是我市103個小微水體“守護人”之一。據了解,我市在狠抓河湖治理過程中,始終堅持河、湖、庫、溝、渠、坑、塘“一盤棋”和流域治理、系統治理思路,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基礎上,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水體治理。
農村小微水體“守護人”的落實,邁出了農村水環境管護的重要一步,也打通了河湖長制的最后一公里。而在市區,周末去鳳翔濕地公園探奇、去美舍河邊垂釣、去五源河看蜂虎,成了越來越多市民的共同選擇,親水、戲水、愛水,大家對水的感觸和理解越來越深。
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海口湖塘星羅棋布,河流縱橫交錯,“水城”美譽名副其實。一年來,我市在水體治理中,融入先進理念,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的治理方法,以美舍河治理為突破口,逐步向全市32個水體全面開展水生態修復和岸線整治。
不僅如此,海口還通過以改善水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為目標,積極開展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構建江河湖水質優良、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穩定、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的水生態環境格局,讓以往的水體生態負資產變成今朝城市新名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