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施茶村探索“黨建+人民調解”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鄉賢化糾紛 民謠唱和諧
“社會家庭要和諧,民間糾紛找人來。按情按理矛盾排,有法有理促和諧……”在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提起這首《民間糾紛調解民謠》,幾乎人人知曉。
施茶村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洪義乾表示,當前,全村正積極探索“黨建+人民調解”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即在人民調解工作方面,通過“黨建促和諧、民謠唱法治、鄉賢化糾紛”的新模式,構建良好的社會治理格局。
黨建引領 筑牢調解基石
洪義乾介紹,施茶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共有17人,包括1名專職調解員和16名兼職調解員,其中14名為中共黨員。
除加強黨支部領導作用外,施茶村還加強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為調解員“布置作業”,要求調解員每月開展兩次摸排行動,及時了解村民生活需求、收集矛盾糾紛信息,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確保轄區穩定。
同時,建立傳幫帶工作機制、群眾“需求”清單和“服務”清單機制、專職人民調解員考評機制,以不斷提升調解員的專業素質和工作積極性。
“我們還積極發揮‘互聯網+’的作用。”洪義乾稱,施茶村通過開展線上工作培訓,建立學習微信群轉發學習、交流先進調解典型案例等方式,不斷提升人民調解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筑牢人民調解工作基石。
鄉賢調解 糾紛不出村鎮
“發揮鄉賢的力量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是施茶村的一大特色。”洪義乾稱,在施茶村,鄰里之間有矛盾糾紛,請村里鄉賢來主持公道的做法由來已久,并成為施茶村人民調解工作的一大特色。
為了更好地發揮鄉賢在基層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施茶村專門成立了鄉賢協會,由村民代表推舉德高望重的鄉賢作為專職調解員或兼職調解員,以開展調解工作。
日常生活中,施茶村鄉賢充分發揮“協調員”“偵查員”“教導員”作用,及時排查、調解村民之間的矛盾糾紛,不斷弘揚優秀鄉賢文化和良好家風家訓,并制定村規民約,提升村民思想覺悟和文明意識,推動社會基層治理。
“今年年初至今,施茶村僅有3起矛盾糾紛,并調解成功。”施茶村專職調解員王建平說,該村通過“鄉賢+人民調解員”的方式,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民謠歌唱 助推社會和諧
《民間糾紛調解民謠》是石山鎮民歌愛好者王傳佐編寫而成。5月6日,王傳佐指著自己編寫的這首民謠驕傲地說,它不僅融入到施茶村人民調解工作當中,甚至在周邊村鎮的群眾中都具有一定影響力。
據了解,石山民謠有著300多年的傳唱歷史,并不斷被石山地區的勞動人民融入人民調解、信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調解民謠》《幸福和諧歌》《勸和歌》……石山鎮的勞動人民,用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將法治意識融入群眾生活,帶進群眾內心,以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群眾的法律意識,推動當地社會和諧發展。
據悉,在“黨建促和諧、民謠唱法治、鄉賢化糾紛”的人民調解新模式下,2018年施茶村轄區內僅有6宗矛盾糾紛,且調處成功率 100%,呈現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態勢。
?
?
相關鏈接:
調走矛盾調順民心 海口流水坡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創“三室聯調”新機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