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社會民主黨在26日歐洲議會選舉和一場國內地方選舉中表現慘淡,黨內部分成員歸咎于黨主席安德烈婭·納勒斯決定讓社民黨留在總理安格拉·默克爾領導的“大聯盟”政府。
納勒斯27日說,既然受到質疑,她提議下周發起黨內表決,以決定她是否適合繼續充任聯邦議院社民黨黨團領袖。
這場執政聯盟成員的“內訌”可能危及默克爾政府。
【黨主席自請“逼宮”】
歐洲議會選舉26日結束投票。德國社民黨表現慘淡,得票率比5年前上屆選舉降低11.5個百分點,獲16個議席,在歐洲議會中的德國“第二大黨”地位由在野黨綠黨趕超;后者贏得20個議席。
禍不單行。同一天,在德國北部不來梅州議會選舉中,這一德國最老牌政黨遭遇73年來在這個地區的第一次敗選。
納勒斯接受德國電視二臺采訪時說:“我認為爭論黨內職位歸屬不是明智做法。但我作為黨領袖,既然遭遇這種挑戰,我們就把話說清楚?!?/p>
“所以,我提議提前就議會黨團領袖人選發起黨內表決,從原定9月底提前到下星期。那些希望理應走不同路線的人應該站出來,表明‘我要競選(黨團領袖)’?!?/p>
她承認,作出這一決定是順應部分黨內人士要求:她收到西部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州社民黨議員的聯名信,要求表決她的議會黨團領袖任職資格。
她先前要求黨內高層人士6月3日商討下一步選舉策略,如就應對氣候變化和社會保障等議題如何突出社民黨立場,與默克爾的中右翼“聯盟黨”、即基督教民主聯盟及其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作明顯區分。
【執政黨難挽頹勢】
路透社報道,納勒斯的提議反映社民黨內部不滿她沒有能帶領社民黨扭轉選情頹勢。
她2017年9月聯邦議院選舉以后出任議會社民黨黨團領袖,2018年4月當選黨主席,接替馬丁·舒爾茨。舒爾茨受選舉敗績累及聲望,在與聯盟黨聯合組閣的決策過程中因為立場反復而受到詬病,去年2月辭任黨主席。
納勒斯接手后多次聲明,留在執政聯盟、對政策制定發揮影響力更符合社民黨利益。
在德國,社民黨是創建時間最久的政黨,注冊黨員超過46萬。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社民黨多次執政,包括與基民盟/基社盟組成大聯盟政府。默克爾2005年開始連續四次當選總理,迄今14年間將近10年領導大聯盟政府。
近年全國和地方選舉中,社民黨成績一路下滑,2017年9月聯邦議院選舉中得票率創最差紀錄。
社民黨去年初與聯盟黨再次組建大聯盟,黨內激進左翼陣營和青年團成員至今反對這一決定,認為社民黨被迫充當中右翼聯盟黨的“追隨者”,磨滅了傳統中左翼大黨的特色,因而失去選民支持;社民黨應該作為議會“第一大反對黨”休養生息、恢復元氣,力爭下屆選舉東山再起。
【恐累默克爾失盟友】
暫時不清楚誰有潛力接任議會黨團領袖。《星期日圖片報》先前報道,前任黨主席舒爾茨有意參選。社民黨方面沒有確認這一說法的真實性。
假如在黨內表決中落敗,納勒斯作為黨主席的權威將遭受進一步打擊,讓黨內推動“脫離大聯盟”的派別底氣更足。
社民黨副主席拉爾夫·斯特格納、青年團領袖凱文·屈納特、議員馬蒂亞斯·米爾施聯名呼吁社民黨“勇敢”糾正錯誤:“這一屆大聯盟政府有截止期限,最遲是(下次聯邦議院選舉常規日程)2021年9月,如有需要可以更快終結。我們沒有與保守陣營(聯盟黨)簽訂合約?!?/p>
一旦社民黨退出執政聯盟,默克爾政府將淪為“議會少數派”,觸發兩種可能情況:提前舉行議會選舉,或者聯盟黨另尋盟友、組建新的多數派政府。
無論哪種情況,對社民黨和聯盟黨都不是理想選擇。
歐洲議會選舉中,不僅社民黨損失議席,聯盟黨得票率近29%,比上次選舉下降6.5個百分點,顯現兩大主流黨派所獲民意支持率下滑,提前選舉可能加劇這一趨勢,讓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有機會擴大地盤。
2017年選舉后持續半年的組閣波折表明,默克爾尋找能夠替代社民黨的盟友不容易。一旦社民黨退出大聯盟,默克爾的總理位置可能坐不穩當。迫于聯盟黨內政策立場分歧壓力,默克爾去年底把執掌18年的基民盟主席位置移交給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部分觀察人士猜測她可能干不到2021年任滿就提前離職。(沈敏)(新華社專特稿)
?
?
?
相關鏈接:
德國隊主帥勒夫:若繼續良好表現,格策將重返國家隊?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