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清天藍生態美 和諧宜居人歡樂
推進移風易俗 提升環保意識
記者 曹馬志
每逢“公期”,江東新區靈山鎮大炳村里的公廟是最熱鬧的地方,距離幾百米都能聽到響亮的爆竹聲。不過今年卻有些不一樣,雖然仍能聽到響亮的“鞭炮聲”,地上卻不見了燃放后的碎紙屑。
美麗的東寨港紅樹林,為鳥類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場所。 見習記者 陳長宇 通訊員 馮爾輝 攝
只聞“鞭炮”聲,不見鞭炮屑,是江東新區正在發生的新鮮事。這得益于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村民厚植生態理念,環保意識日漸提升,文明過公期新風尚逐步走進尋常百姓家。 “過公期不放鞭炮,這在我們村還是頭一回。”靈山鎮新管村委會大炳村村民張積二說,為烘托喜慶氛圍,往年購買鞭炮在公廟前燃放是過“公期”必不可少的環節。
“煙花爆竹不能放是底線,但公期又要熱熱鬧鬧。”曾在外地打拼多年的新管村委會主任張世群了解到,有一種電子鞭炮,不僅和爆竹外觀相似,還可以高度模仿燃放聲音。為爭取村民支持,村干部和志愿者分成多個宣傳小分隊,挨家挨戶做群眾思想工作。 “新型‘鞭炮’一舉兩得,既綠色環保,還能營造熱鬧的氛圍。”張世群介紹,由于前期宣傳到位,最終燃放“電子鞭炮”過“公期”獲得了村民認可。
移風易俗背后,離不開江東新區廣大黨員的付出。“鎮委鎮政府多次召開會議部署移風易俗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文明過‘公期’工作。同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帶頭加大宣傳力度,組織鎮村干部、志愿者等人員約 1000 人入戶宣傳,發放宣傳資料 50000 份,覆蓋到家家戶戶,讓群眾從思想上發生轉變,自覺接受。”靈山鎮黨委委員王小麗說。為引導村民文明過“公期”,該鎮推廣電子鞭炮等可替代的產品,統一購買 100 多個電子鞭炮發放到各村,懸掛到公廟替代傳統鞭炮,群眾對此表示接受。
在演豐鎮移風易俗活動中,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結合各自特長,深入到各村宣傳禁燃禁放知識。符建新是省農墾老干部服務中心一名副科長,如今擔任演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的他,利用自己的特長,耐心細致地給村民宣傳移風易俗的重要性,爭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在政府的持續倡導下,移風易俗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許多村民主動提出用電子鞭炮取代傳統的煙花爆竹,在相互間講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更好地保護環境提出意見及建議。”演豐鎮黨委委員李慧蘭說,經過持續宣傳、勸導,演豐鎮“公期”期間沒有出現違規燃放煙花爆竹及大操大辦的現象,精細守護生態,江東新區藍天白云風景如畫。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