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貧困村民王良成為產業發展帶頭人——
“我有信心帶動更多村民一起致富”
關注臨高“脫貧之星”
開欄的話:為進一步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引導貧困戶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今年6月上旬,臨高在全縣開展“脫貧之星”評選活動。臨高“脫貧之星”評選設置五個類別,即“產業發展之星”“科技致富之星”“打工創業之星”“清潔環保之星”“孝老愛親之星”。本報與中共臨高縣委宣傳部今起合作開設“關注臨高‘脫貧之星’”專欄,報道脫貧先進典型,敬請讀者關注。
記者 張惠寧 通訊員 王海洪
木瓜園里果實累累。6月26日,站在臨高縣東英鎮文連村文山坡130多畝的木瓜林前,39歲的王良對海南日報記者說,這是他負責管理的園地。除幫人管理瓜園外,他自己還種了30畝新品種柑橘“紅美人”和20畝福橙,之前他還種過辣椒、圣女果等,收入不錯。他剪著平頭、渾身曬得黑。因為能吃苦,通過發展產業脫貧致富,曾經的貧困戶王良成了東英鎮農民產業發展的帶頭人。
“木瓜開花時很招蟲子,稍不注意,瓜被蟲咬就變形了。”王良說。王良在2013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來他有機會到附近的農業示范基地去打工,在基地初步學會了農藥、農用設施以及水肥操作的一些技能。再后來,王良有了產業扶貧資金支持,開始甩開肩膀大干起來。2016年他種冬季瓜菜螺紋椒,由于早規劃早實施,2017年的冬季瓜菜豐產期適逢市場價格高峰期,他的椒賣出好價錢。
2017年他又再接再厲租地種橙子,自種水稻制種22畝,并與制種老板合作種植110畝水稻制種,畝產約400斤,每斤7.5元,他僅水稻制種純收入就達10萬元。2017年他退出了“貧困戶”。由于他有農業管理經驗,有些基地信任他、聘他去管理。王良說,他馬上還要幫人管理一處100畝的百香果基地。
王良自家基地現在追求的是新品種,像柑橘“紅美人”就是他從外省引進的新品種,經試種后發現可以在當地發展產業。“去年種下的,明年就可以結果了。有人買,不怕沒銷路。”他說。
“高溫天氣每天都在地里忙。”王良早上6點就起床,先到自己負責管理的基地去巡查,看有沒有病蟲害,并給工人安排工作,然后再到自己家的基地里忙碌。他家基地雇了十幾個零工,村里的不少貧困村民成了產業工人。“明天要做什么工,今晚就會安排好。”他說。
王良家所在的文連村水邱市村民小組有60戶人家,村里的土地以坡地為主,且較分散,不利于成片規模化發展農業產業,“幾分地打一口井也不劃算。”眼下,王良計劃跟村干部溝通,將村民分散的土地集中租起來,規模發展農業產業,村民不但有地租收入,還可以在農業基地工作,變身為產業工人。他說:“我有信心帶動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
?
相關鏈接:
帶領村民釀出“甜蜜”生活 海南瓊海“85后”蔣啟明養蜂脫貧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