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八卦村的紅軍墓守護人:我們都把他們當親人一樣看待
新華社貴陽7月9日電 題:八卦村的紅軍墓守護人:我們都把他們當親人一樣看待
新華社記者李驚亞
在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巷口鎮八卦村勝利組,距離村民徐乾坤家門口20多米,是五座無名紅軍墓。清明節和中元節,徐乾坤和其他村民上祖墳時,都要給這五座紅軍墓燒紙、上香。
“這幾座紅軍墓在旁邊,就像我的鄰居一樣。不止我一家,全村人都把他們當親人一樣看待?!毙烨ふf。
記者再走長征路近日來到八卦村,據遵義市黨史部門介紹,1935年初,紅軍離開遵義,經過八卦村北上,抵達巷口鎮涼水溝、倒座石一帶,遇到碉堡中的黔軍阻擊,雙方展開激烈戰斗,紅軍最終消滅守敵,確保了大部隊通過。因為急于行軍,只能將犧牲的紅軍戰士就地掩埋。這些年來,當地村民自發維護紅軍墳,逢年過節給烈士掃墓。
2016年,紅花崗區民政局下發文件,決定將轄區內零星的紅軍墳集中遷葬于深溪鎮的南山公墓內。八卦村村民聽說此事后反應強烈,始終不同意把墳搬走。
“為了紅軍墳的事,村黨員代表、人大代表、群眾代表在村委會開會兩次,去鎮里開會一次,區民政局多次來村里開現場會,全村老老少少100多人自發參加,都不愿意把紅軍墳搬走。”八卦村村支書舒中銀說。
70歲的村民鄭舟模說,雖然不知道這些犧牲的紅軍烈士來自哪里、姓甚名誰,但他們是為老百姓翻身求解放而犧牲的,長眠在這里,大家一直把他們當親人,“我們希望在他們流血犧牲的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守護他們?!?/p>
當年,紅軍犧牲后被就地掩埋,比較分散,安葬環境也較為簡陋。村里開會商量怎么辦的時候,老黨員徐乾述主動提出,無償捐獻自家一畝多的土地,“我是農民,靠種田吃飯,家里的田土也不多,但我想,沒有紅軍戰士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作為共產黨員,這是我應該做的?!?/p>
巷口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徐瑞說,看到當地村民對紅軍的感情如此深厚,區民政局最終決定,只遷走部分紅軍遺骸,其余的留在八卦村,村民們在徐乾述捐贈的土地上修建了五座墓,將分散的紅軍尸骨集中起來遷葬于此。
記者在八卦村看到,這五座紅軍墓背靠青山,坐南朝北,并排而立,圓頭魚尾,毛石壘筑,規整統一。墓高約1米、寬約1.3米,每座墓前均有大小相等的石質墓碑,碑正中豎刻“紅軍烈士之墓”,右刻“一九三五年北上抗日戰斗犧牲”,左刻“遵義市武裝部立”的字樣。
80多年過去,如今的八卦村物阜民豐,風景怡人,山上的碉堡遺址、山下的紅軍墓默默聳立,記錄著不被忘卻的歷史。
?
?
相關鏈接:
彰顯自信踐行法治促進和諧——法律工作者等各界人士熱議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實施特赦?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