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內,睡蓮吸引晨練的人前來拍照。記者 蘇弼坤 攝
“生態河”畔歡樂多
“走進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派和諧美好的景象:花與草相呼應,鳥與樹相依偎,水中的植物交相映襯。漫步其中,移步易景,迎面而來的風,使人神清氣爽,同時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溫存。” 7月17日,海南大學“尋美家鄉河”美舍河團隊在觀賞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后,不禁為公園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展現出的獨特風韻點贊。公園里隨處可見悠閑散步的人群、嬉戲打鬧的孩童、跑步鍛煉的健兒,特別是美舍河科普館里上百張美麗畫卷展示美舍河的發展歷史、人文風情和棲息于此的動植物等,讓年輕的學子們深深感受到,美舍河生態治水帶來的福祉遍及整個海口。
“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在鳳翔濕地公園玩耍,哪怕只是沿著河邊跑或者跟著音樂跳舞,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 海南大學2017級行政管理專業徐日敏所在的組承擔了本次調研項目中“生態美”板塊。她說,海口的這些孩子,真的很幸運,有一條屬于自己童年的干凈的“生態河”。
從人人避之不及的“污水河”到人人愿意親近的“生態河”,這是海口堅持生態治水,以系統思維的方式融入海綿城市、基礎設施修復、城市更新等理念,開展水體環境綜合治理的成果。
如今,走進美舍河,水泥堤岸換成了生態駁岸,栽上了樹和草;河底種上生態水草,水中投入河蚌、環棱螺、蘿卜螺等水生動物,構建了河流完整的生態鏈;昔日垃圾場變成了集污水凈化和景觀功能于一體的海南首個人工梯田濕地,目前日處理污水量可達5000噸;在美舍河下游,海口市首次實現在中國城市內河以生態再造方式成功種植紅樹,在城區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紅樹林之旅已不再是市民的奢望……美舍河水越來越清,紅樹間隙中引來了一群群魚兒暢游玩耍,消失的白鷺重回淺灘覓食,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來到美舍河邊散步賞景,這里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美舍河,真正實現了生態回歸、美麗回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