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持續推動文化事業發展,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先后建成
人文地標點亮海之南
精彩的劇場演出,人氣火爆的暑期檔電影,2019年的夏季,省文體公園以更為豐富的文體活動吸引著廣大市民在此消暑,為省會海口的夜生活增添活力與亮色。如今,緊臨海南省圖書館和海南省博物館,位于海口市國興大道的省文體公園“帶狀”休閑區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要休閑去處。
海南省民族博物館。記者 宋國強 攝
對文化生活的需求直接體現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1年來,海南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升。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發展,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先后建成。
1990年,位于三亞的第十一屆亞運會南端點火臺建成投用。(海南日報資料圖片)
1990年,位于三亞的第十一屆亞運會南端點火臺建成投用。(海南日報資料圖片)
海南省圖書館。記者 陳元才 攝
2003年,海南省圖書館率先完工,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2007年10月正式開放,是全國最年輕的省級公共圖書館。截至目前,省圖書館共有180萬余冊紙質藏書,27萬余名注冊讀者。
市民游客在省博物館二期展廳內參觀。記者 宋國強 攝
海南省博物館的落成讓更多的游客領略到海南不僅風光美,這里還有著獨特的人文底蘊。省博物館占地60余畝,建筑面積4.45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2萬平方米。它是海南省“十二五”重大文化建設項目之一。2008年11月15日博物館一期建成開館,2017年5月18日二期全面開館,是省內一座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博物館的展覽自成體系,將明代理學名臣丘濬《南溟奇甸賦》中描繪的海南奇景真實呈現,躍然于公眾眼前。
省歌舞劇院的建成,填補了海南無專業演藝場所的空白。記者 宋國強 攝
作為省文體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專業藝術生產、交流、演出基地和面向大眾開放的藝術活動,海南省歌舞劇院于2010年9月落成,2010年10月1日舉行首演。省歌舞劇院的建成,填補了海南無專業演藝場所的空白,成為海南文藝繁榮發展的新引擎。
夜色下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記者 宋國強 攝
文化事業快速發展。2018年4月,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在瓊海潭門驚艷揭幕。該場館由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領銜擔綱設計,融合現代美學風格和中國文化元素,取義“絲路逐浪,南海之舟。”場館依地勢而建,總建筑面積逾7萬平方米,分為多個功能區。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海南展示南海人文歷史、自然生態,保護南海文化遺產,促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場所。
海口五源河體育場建成投用以來,承辦了多場大型文藝演出活動以及體育賽事。記者 宋國強 攝
明星演唱會、專業足球賽……海口五源河文體中心體育場的落成讓海南人民享受到了更加精彩的文化產品。6萬平方米的體育場可容納5萬名觀眾。這座現代化的體育場極大地推動了海南人民文化消費以及演出市場的全新升級。
?
相關鏈接:
品出文化味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首推文創食品[圖]·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