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9月10日消息(記者伍鳳妹 攝影報道)10日下午,海南省召開“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系列之“瓊州大地滄桑巨變 南海明珠譜寫新篇”新聞發布會,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多年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的六個大跨越。
一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擴大開放,實現了從比較封閉落后到對內對外全面開放、經濟初步繁榮的大跨越。2018年,海南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832.1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52.7億元,31年間分別增長23.1倍和253.3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853美元,邁上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對外經貿往來日益密切,進出口總額增長42.6倍,服務貿易成為新的增長亮點。博鰲亞洲論壇成為聯結中國和世界的重要橋梁。海南與周邊國家地區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不斷拓展深化,改革開放窗口作用日益彰顯。
新聞發布會現場。伍鳳妹 攝
二是堅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為主到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三次產業更趨協調的大跨越。建省以來先后確立了“一省兩地”“兩大一高”發展戰略,2009年建設國際旅游島上升為國家戰略。進入“十三五”時期,海南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三大領域”“五大平臺”,著力培育發展十二個重點產業,強化創新驅動發展能力。產業結構由建省前的“一三二”(50∶19∶31)調整為2018年的“三二一”(20.7∶22.7∶56.6),顯示出產業升級、動能轉換的良好態勢。
三是堅持持續加大投入,實現了從基建嚴重不足到基礎設施網絡漸趨完善的大跨越。建省31年來,全省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萬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超過6100億元,大幅度改善了以“五網”為主體的基礎設施水平。全球唯一的環島高鐵全線貫通,“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延伸拓展,“南北東西、兩干兩支”的空港格局日益形成,“四方五港”加快建設完善和資源整合。信息基礎設施邁上全國中上水平,實現“全光網省”建設目標。昌江核電等重大能源項目建成投產,電力短缺瓶頸有效破解。紅嶺水利樞紐等大型水利工程建成運行,水資源調蓄利用能力持續增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9.1%。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持續改善。
四是堅持深化改革,實現了從探索建立到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跨越。海南作為省級行政區域,率先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率先在全國進行“小政府、大社會”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行省直管市縣體制。率先實施燃油附加費改革,實現“一腳油門踩到底”。率先在全國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邁出了步子、探索了經驗”,受到中央肯定。新一輪農墾改革、“放管服”改革、國資國企改革、農業農村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都取得了明顯成效。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發揮了經濟特區作為改革“試驗田”的重要作用,更增強了海南經濟健康活躍發展的內生動力。
五是堅持生態立省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從生產生活方式粗放、生態保護意識不強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的大跨越。始終將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重要位置。1999年在全國率先決定建設生態省。“4·13”以來,圍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著力健全生態文明制度和體制機制,重點抓好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持續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強污水垃圾等處理設施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全國一流并持續鞏固提升。
六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從人民群眾基本溫飽問題尚未解決到邁向全面小康,基本公共服務提質普惠的大跨越。經濟發展帶動人民收入明顯提高。從建省初期1/6人口尚未溫飽,到2018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579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32.8倍和26.9倍。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的水平、質量和普惠程度。率先實行義務教育“兩免一補”、中職教育免費注冊入學,實施“一市(縣)兩校一園一院”和公立幼兒園建設工程,提前實現城鄉居民醫保、養老保險全省覆蓋。
?
?
?
?
相關鏈接:
專家建言海南旅游特區建設:以產品創新機制保障為重點
海南打造中國旅游特區建設“八大天堂”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