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南以制度創新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游消費中心邁進
開放加速天地寬
■ 本報記者 王玉潔 趙優
門朝四海開,客從天下來。
再過一個多月,柬埔寨王國駐海口總領事館將正式開館。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外國在海南設立的第一家領事機構,體現了海南為推動中柬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作出了新努力,同時也表明了當前海南的對外交往水平上升到了新層面。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在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中,海南要堅持開放為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島嶼發展,需不拒眾流,方為江海。海南具有面向東盟最前沿的區位優勢,又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對外開放基礎較好。開放與合作,是海南邁向新一輪發展的堅定步伐。一年多來,海南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堅持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以制度創新為引領,加快推動一批重要擴大開放措施的相繼落地——
四小時、八小時飛行經濟圈逐步成形;國際旅游消費不斷升級;外國人工作許可審批時限壓縮一半;一批跨國企業和國際專業機構相繼落戶海南;利用外資、進出口貿易額、新增外資企業等經濟指標大幅增長……海南全面擴大開放之路蹄疾步穩。
創新制度
帶動高水平開放
今年年初,海南自由貿易(FT)賬戶體系創新運行后,海南國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曉波很快完成了第一筆業務,也從中感受到了它的快捷便利。
“通過FT賬戶,發出一個指令就可以完成幣種轉換,不再需專人買賣外匯,極大便利了企業開展國際業務。”鄭曉波說,特別是海南、上海兩地自貿區FT賬戶業務可以實現合作聯動及資金的有效互通運用,這在全國還是首例。
目前,逾3000家企業開設FT賬戶,為國際企業進駐海南和海南企業的國際化提供開放的金融基礎環境。
自貿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海南想要擴大高水平開放,就要做好頂層設計、創新制度,力爭為我國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有效制度供給。
正如省委書記劉賜貴所說,我們不僅把招商引資的重心全部放在國內的存量上,更要加大全球招商力度,引進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海南實際、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產業項目和市場主體,形成資本增量,既為海南也為全國作貢獻。
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設立國際經濟發展局、在全國率先實施境外游艇入境關稅保證保險制度……一年多來,海南各級各部門敢闖敢試、主動作為,在管理制度、法律、金融、人才、投資、風險管控、合作平臺、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等對外開放的各方面探索創新,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優化開放環境,積極推進國際合作,為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提供了動力。
這些舉措有個共同點,就是通過體制機制上的創新突破,連接起國際國內兩端的市場,商機無限、前景廣闊令更多國際市場主體和人才有了實際行動。
處在新一輪發展階段、持續擴大開放的海南需要更多國外(境外)人才的加入。
一年多來,海南招商更注重引進外資,引才更注重引進國際人才,不斷暢通引才渠道。當前全省新增外資企業304家,5445名外籍人才來瓊創業就業居留,他們活躍在旅游、教育、醫療、海洋、科技等行業一線,為海南建設發展注入更多“國際活力”。
提高海南國際知名度和吸引力,除了請進來,還要“走出去”——海南在外交部藍廳舉辦全球推介活動;借省領導出訪之際推介海南發展新機遇;邀請49國主流媒體來海南采訪,接待駐華使節率團訪瓊,并與俄羅斯塔斯社聯合舉辦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專題推介會,宣傳海南建設發展成就與機遇……一系列活動,讓海南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大大提升。
瞄準定位
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
到海南,除了到博物館探究海南的前世今生,在騎樓老街感受南洋風情,在日月灣、分界洲島盡情享受沖浪,在霸王嶺登山徒步,到免稅店“掃貨”,打卡三亞·亞特蘭蒂斯冒險項目,到博鰲體驗康養醫療……還能玩什么?
還能到海南國際電影節、克利伯環球帆船賽、電音節、“一帶一路”國際沙灘足球邀請賽、海南國際旅游島歡樂節等文體活動現場“嗨”翻天……這些豐富、多元、國際范十足的旅游產品,都在海南開放旅游消費領域、培育旅游新業態、提升旅游質量后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每一項擺在游客面前的新選擇,都是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的有益探索。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是黨中央賦予海南“三區一中心”發展戰略定位之一,是新時代海南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篇章。
去年,海南啟動機構改革,成立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引領我省旅游與文化、體育的融合,深化在旅游業、文化體育產業等方面的對外開放。
“我們對標一流、對標國際,加大旅游綜合體、主題公園及中高端旅游、文化產品的供給,形成一批符合國內外游客需求的高品質、高層次、高水平的旅游文化體育消費產品,全面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廳長孫穎說。
受簽證便利、航線航班加密、59國人員入境免簽政策、旅游產品多元化以及不斷創新的旅游營銷等因素的拉動,今年上半年,我省接待入境過夜游客66.3萬人次,同比增長19.3%,國際旅游(外匯)收入42640.80萬美元,同比增長27.6%。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我省離島免稅銷售金額65.82億元,同比增長26.56%。
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是海南提升經濟外向度的一個體現。隨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越來越多國際企業看好海南。“海南發展空間廣闊,開放領域不斷擴大,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未來可期。”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曹宏瑛說。
經濟欠發達,原材料、市場兩頭在外的海南,怎么吸引企業投資、項目落地?正如省長沈曉明所強調,營商環境應該和生態環境一起成為海南的核心競爭力,海南要圍繞“讓企業怎么能在海南賺錢”建設好營商環境。
除了推出極簡審批,簡化企業“走出去”流程,海南參照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體系,不斷用國際化視野、一流標準優化海南營商環境。
一組數據能看出海南營商環境的改變:今年上半年,海南口岸進口整體通關時間44.94小時,較2017年壓縮64.60%,其中海關進口作業時間3.17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3.96小時,較2017年壓縮96.44%,其中海關出口作業時間0.30小時。
一組數據能看出海南對外貿易的增長:今年上半年,海南新設外資企業163家,同比增長254%,海南實際利用外資大幅增長3.6倍。
互聯互通
打造重要對外開放門戶
作為一個島嶼型經濟體,想和世界聯通,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需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海南提出打造“四小時 八小時飛行經濟圈”——從海南出發,花四小時飛行時間,可以覆蓋亞洲21個國家和地區約占世界47%的人口;花八小時飛行時間,可以覆蓋亞洲、大洋洲、歐洲、非洲等59個國家和地區約占世界67%的人口。
通過加快民航機場建設,提升機場航班保障能力,當前海南國際航線增至74條,集裝箱國際班輪航線增至9條。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執飛境外航線65條,其中新開境外航線9條、恢復境外航線5條、加密境外航線4條,為推動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交流奠定聯通的基礎。
與此同時,面向浩瀚南海,處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的海南,正緊緊抓住港口這一重要抓手,加快洋浦港建設發展,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樞紐,助力海南打造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
空港、海運航線的加密,能拉動經貿往來;愈加便利的聯通設施,持續開放的合作意愿,使得海南的國際“朋友圈”進一步擴大。
在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上,海南以熱帶高效特色農業為媒,拓展海外朋友圈。一批又一批熱帶農業專家們帶著技術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一批南繁雜交水稻企業到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國擴種水稻,他們的辛勤付出收獲了滿滿情誼。
7月23日,我省與白俄羅斯格羅德諾州簽署締結友城關系意向書時,該州副州長利斯科維奇·維克托·安德烈耶維奇就表示希望盡快開通兩省州的直航航線,密切兩省州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和經貿往來。
“當前海南國際友城數量增加至61個,分布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是海南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直接成果。”省委外辦主任王勝說。還有博鰲亞洲論壇、金磚國家峰會、中非合作圓桌會議、瀾湄合作會議等重大國事活動,分布在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的390萬瓊籍華人華僑……都能助推海南密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往來,助推海南在服務國家總體外交中扮演著日益重要且獨特的角色。
任重道遠,步履不停。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中央賦予海南的重大歷史使命。對標自貿港這一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海南一次次走出去,考察國際自由貿易港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在主動學習借鑒中積極開啟新的探索創新。
特別是今年2月17日至26日,劉賜貴率團訪問阿聯酋、新加坡,并赴香港特別行政區,宣介海南發展機遇和前景,深入分析學習國際自由貿易港的成功經驗,在務實洽談中不斷推進與三地多層次、多領域的交流合作。
如何分步驟、分階段建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如何吸引全世界投資者到海南投資興業……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海南不斷擴大開放的道路中逐漸清晰,讓人期待。
?
相關鏈接: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 | 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 中國名片 成色十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