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公共服務,傳承傳統文化
腳蹬織機,手指靈活撥動不同顏色的棉線,不一會兒,手中的棉線就逐漸變為一段精美的黎錦。保亭加茂鎮加茂村村民胡春芳今年已經61歲,自幼學習紡、染、織、繡等黎族織裙、織錦工藝的她,過去沒曾想自己的作品能銷售全國各地。她與黃桂瓊、周秋梅等保亭黎錦技藝傳承人編織的黎錦,去年人均銷售收入就突破了2萬元。
同時,保亭積極探索民族文化“請進來,走出去”路徑。引進美國探索集團與呀諾達景區共建文旅項目,將為當地農民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赴內蒙古、北京、云南、上海、安徽等省區市舉辦了多場“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讓黎錦等文化產品“叫好又叫座”。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南林村發展蘭花產業,助農民增收。 記者 武威 攝
而依托檳榔谷等景區,保亭的黎族、苗族傳統特色文化得到了更好地傳承。“豐富的民族文化,包括繡面文身、黎錦、鼻簫、銀器制作、陶器制作、編制工藝等,我們把老人從村里請到了景區里,景區里有了這些寶貴的文化載體,才有純粹的黎族苗族民俗文化吸引游客。”檳榔谷景區負責人介紹。
同時,保亭把公共文化產品、服務項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動都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并確保公共文化事業費用同比增長不低于財政收入增長幅度。
保亭紅毛丹。記者 武威 攝
近年來,保亭投入了約5.2億元,先后建成了縣城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七仙文化廣場、廣播電視演播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形成了以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文化廣場等為一體的大型文化設施集群。
同時,建成了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62個村級文體活動室,69個農家書屋等城鄉“三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目前,保亭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覆蓋率達到100%,并已完成了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和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
2016年,保亭被授予“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榮譽稱號,也成為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2018年,保亭成功籌建國家級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設立省級“海南島中南部少數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公布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