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飯堂里開心的老人們。王聘釗 攝
“政府配菜”變“百姓點菜” “微實事”落到實處
在美蘭區海甸街道辦福安村村口的小廣場上,一座新建成的戲臺矗立在幾棵綠蔭如蓋的枇杷樹中間,為這個四周高樓林立的城中老村落平添了幾分文化氣息。“以前村里演戲只能在油桶上墊門板搭個簡易戲臺。”村民莊仕仁說,多虧了美蘭區自2017年開始實施的社區更新“微實事”項目,讓村里有了自己的戲臺,不僅可以豐富大家的生活,也留住了鄉愁。
2017年以來,美蘭區試點參與式預算改革,讓居民參與社區中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微事”“小事”項目的政府預算決策。通過不斷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微實事”實現了“政府配菜”向“百姓點菜”的轉變,探索了一條有效完善社區功能、提升基層治理和民生服務水平的社會治理新路徑。
以美蘭區和平南街道辦為例,2018年4月底,和平南街道辦從3萬多名居民中收集到3600多份提議,整合篩選后共236份提議。為了讓實施的提議更加合理,236份提議細分成街道層面項目和社區層面項目,并召集提議人、居民代表等到社區和街道辦召開推選大會。參加推選大會的人員分組討論各個項目并現場投票確定候選項目。在項目確定后,各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將項目內容在街道和各個社區張貼,并背著選票箱走街串巷讓居民投票。
“每個區的實施辦法基本上一樣,都必須確保公平、公開、公正。”美蘭區社區管理中心主任劉建維介紹說,除了走街串巷收集選票外,美蘭區還研發了“社區更新微實事”項目APP,方便居民投票。
在推行兩年之后,美蘭區將社區更新“微實事”項目推向鄉鎮。2019年,美蘭區繼續加大社區更新“微實事”項目的投入,投入2250萬元實施微實事,覆蓋該區4個街道和4個鄉鎮。在項目資金安排上,靈山鎮橋東村、演豐鎮演東村、三江鎮茄苪村各投入300萬元,大致坡鎮民樂社區、椰林社區各投入150萬元。按照每個街道層面120萬元、每個社區層面30萬元的分配標準,白沙、新埠街道及轄區社區為240萬元,和平南街道270萬元,白龍街道300萬元。
“長期以來,城市建設中一些與社區居民生活相關的小、急、難民生項目,是社區居民生活的‘痛點’,也往往是政府部門管理的‘盲區’。”劉建維稱,通過社區更新“微實事”項目的實施,不僅讓政府部門自行確定的部分為民辦實事項目,而且也把相關預算經費用到實處,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