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電商平臺因為商戶銷售假冒“軒尼詩”上了熱搜。該電商平臺表示,商戶只售出5瓶假酒,其中2單退款,實際只售出3單。而且,該店鋪商品被品牌方確認為假貨后,平臺已經對商鋪進行了關店處罰。
無論平臺是否覺得冤枉,商戶售假都是不爭的事實,與其把話題重點引向“背后黑手”,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平臺自身治理能力、凈化平臺交易環境等方面。
按照《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應當對通過平臺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者及其發布的商品和服務信息建立檢查監控制度,應當采取必要手段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企業名稱權等權利。《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平臺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從法律責任上看,電商平臺應主動加強平臺治理。
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電子商務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驅動力。但是由于其跨區域、虛擬等特性,對包括商標在內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2018年,全國共辦理電商領域專利侵權假冒案件33025件,同比增長66.4%,反映出電商領域的假冒侵權現象依然嚴峻。
2019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要依法保護商業秘密,完善電商平臺專利侵權判定通知、移除規則。2019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完善新業態新領域保護制度,研究建立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制定電商平臺保護管理標準。從政策導向來看,要求電商平臺承擔主體責任是電商領域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原則,平臺必須履行義務。
電商經濟奔涌發展,跨境合作日趨頻繁。打擊制假售假還要求相關主管部門從生產源頭開展治理,實現政府與平臺共治、線上與線下共治,進一步完善電商領域知識產權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只有電商平臺、權利人、消費者、社會公眾等多方共同參與,網購環境才能逐步凈化,電商創新和營商環境才能繼續優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