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公眾號“鶴壁高中2021屆”發布的一則學生“違紀情況通報”,刷新了網友們的三觀。
這則“違紀通報”記錄了1月18日至24日鶴壁高中2021屆學生“違紀情況”,具體內容包括:抹扶手霜、坐姿不端、哈欠不斷、腿上放棉襖、好像睡著了……此“通報”一出,便引發網友的關注,公號閱讀量迅速飆升10萬+,再次觸動了教育敏感的神經。
學校回應迅速,連夜道歉,責成年級主任作深刻檢討,對所涉及的學生和家長公開道歉,消除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事情發生了,如何避免再發生?
教育領域,關涉千家萬戶,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引起網絡圍觀,這是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所以,教育行業所行之事必須三思而后行,充分考慮其影響,因為一個學生背后就是“無數”個家長、親戚、朋友,如今家長對子女教育高度關注,這也與社會深層的普遍焦慮有關。
回到事件本身,發生這件事是因為該校(準確來說是該校2021屆高三年級,從公告名稱來看不是該校“官媒”)缺乏法律意識。學校是教育機構,學生所謂的“違紀”,最多只不過是觸犯校規而已。從公布的具體內容看,恐怕沒有哪個學校有如此“細膩”的校規吧?應該是年級自己“擅自”規定,所以這個“違紀”與官員們的“違紀”不是一個級別,也不是一回事,如此公之于眾,實在不妥,明顯侵犯了個人隱私。
此外,該校(年級)對“公眾號”理解不到位,它是一個對外的窗口,是信息發布的一個社交平臺,與學校(年級)內部通報的平臺性質完全不一樣。如果認識到這一點,該年級在公眾號發布“違紀通報”時就不會那么隨意。
再者,我們的教育難道只能如此“簡單粗暴”了嗎?面對一個個鮮活的面孔,活蹦亂跳的靈魂,我們能不能用更人性化、更具有人文關懷的方式去教育學生呢?當然,不排除有個別難以“馴服”的學生,不得已而采取特殊方式管教。但是從通報來看,“違紀”面很廣。從結果看,不是管理方式不對,就是管理效果太差!當然,也有可能這就是一個“意外”。不過,這個意外暴露出一些學校年級處理學生問題時簡單粗暴,甚至可以說濫用職權,層層加碼,這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影響不可謂不大,以后學生走上社會有樣學樣,豈不亂套?
最后,必須肯定的是,學校回應非常及時,道歉態度誠懇。“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鶴壁高中2021屆高三年級的這個事件給所有的中學都提了醒。教育,要懂法守法,要與時俱進,要充滿溫情。(黎鴻)
掃碼可關注“黃燈籠辣評”微信公眾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