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慈的貝雕作品——蟋蟀白菜。黃暉 攝
因材施藝 開拓浮雕技藝
隨著不斷地制作、練習,周仁慈的貝雕螺鈿鑲嵌工藝日益精湛。在日復一日的實踐中,他逐漸產生了一個念頭:貝殼如此精美,為什么只能“委屈”鑲嵌在其他器物里作點綴?
把鑲嵌在其他器物的貝殼“釋放”出來,讓更多人觀賞到貝殼的驚世之美,成為了周仁慈發展貝雕的新方向。
在一次外省考察期間,周仁慈驚訝地發現,山東青島、廣西北海等沿海城市的貝雕師們,已經將運用在木頭、椰雕等其他工藝品上的浮雕技術,應用到了貝殼上發展貝雕技藝。而一直以來,海南當地的貝雕師只制作貝雕的鑲嵌工藝品和以貝殼為標本的裝飾畫,不僅附加值低,也無法賣出好價錢。
“海南在貝雕的浮雕這一領域上,已經落后了先進地區幾十年。”考察歸來的他下決心大力發展屬于海南自己的貝雕浮雕技藝。
無人教學,那就自己摸索。經過多年的反復試驗、探索和實踐,周仁慈最終成功研究出浮雕形式的貝雕畫。海南的貝雕工藝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在手中誕生的無數貝雕浮雕作品中,周仁慈最滿意的,是一對在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文房用具——鎮紙。
周仁慈的貝雕作品——鎮紙。黃暉 攝
周仁慈向海口網記者展示了這對他耗時20天完成的得意之作。海口網記者看到,與常見的木、石材質鎮紙不同的是,這對鎮紙全部采用貝殼拼貼制作而成。尤其正面部分,以浮雕工藝多層次造像,立體刻畫出了云蒸霧繞、龍騰海嘯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象。細細觀摩,每一層海浪、每一片祥云都由一塊貝殼取材雕琢制作而成,在由彩貝反光構成的漫天霓虹中,一條雙目圓睜的龍已完全躍出沸騰的海面,乘勢而上,直沖云霄,令人嘆為觀止。
有弧度的貝殼,如何制作成鎮紙四方規整、整齊劃一的長方體狀?這,便是周仁慈的得意之處。“只要取材合理、依勢取形,一些看似圓弧狀的貝殼也能從中找到平整的一塊。”周仁慈介紹,正如世界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如何在無數貝殼里萬里挑一,根據貝殼的形狀、顏色等屬性因材施藝,因勢象形,考驗著工匠的眼力。“把不規矩的貝殼,利用不同技法,做成中規中矩的形態,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本身就蘊含著‘人定勝天’的涵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