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女子因點外賣給了差評,遭到了外賣員的上門辱罵、恐嚇和勒索。視頻中外賣員怒吼道:“差評給我取消掉!3分鐘解決不了,我就弄死你!”還被勒索200元的“賠償”。女子轉賬之后,該外賣員暫時離開,但聲稱還會回來。隨即,女子報警求助,警方對外賣員出具行政處罰,因尋釁滋事被拘留十日。
事件發生后,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在譴責外賣員態度惡劣,素質低下。的確,外賣員的囂張氣焰讓人瞠目,惡語中傷使人不寒而栗,他的違法行為是顯而易見的。外賣員固然可恨,但我們要深入事件背后去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外賣員為了一個差評竟起了“殺心”。
讓一個外賣員對一個差評如此恐懼,無非是平臺對外賣員的處罰機制過重導致的。也許無底線的克扣和剝削才是矛盾的核心所在。首先,我們來看看平臺的回應。女子在平臺是投訴過的,但她所得到的賠償,卻是一張一百元的消費券。平臺所給的“賠償”依然是以逐利為目的。
在事件發生后,顧客一方受到了驚嚇,外賣員一方被拘留,而只有平臺置身事外?!叭斡煽耧L驟雨,我自巋然不動”的坐享漁利。“鐵打的平臺,流水的外賣員”,平臺毫發無傷,這種不作為的態度無異于店大欺客。
這個事件的沖突看似只有顧客和外賣員,其實,我們忽略了最重要的制定規則的一方——平臺。商家、顧客、外賣員都只是平臺的賺錢工具,是他們資本大棋上的一顆顆棋子,所以矛盾不會消失,只會轉移。而遇到問題時,“正面剛”的顧客和外賣員其實成了背鍋俠和犧牲品。
也許我們對外賣員的了解,只是接接單、跑跑腿,是沒什么難度的工作。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他們收獲好評,沒有獎勵金,而一個差評就要被扣200元,對于一單只有幾元的跑腿費來說,一個差評就意味著一天白跑,甚至倒貼,這實在沒辦法說公平。
還有之前許多觸目驚心的報道,讓人唏噓不已。外賣員因平臺拖欠5000元工資而引火自焚、外賣員猝死只得到2000元撫恤金……資本一旦離開人性,心就會變“黑”,錢就會變“壞”。當我們看到每天穿梭在馬路上送餐、送快遞的外賣員和快遞員時,我們會感嘆信息時代的便利和效率。這個時代讓社會分工更細,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緊密,同時,對利益的爭奪也似乎更加激烈。有任何一個環節被不公平的對待,都會轉化成各種消極情緒,類似蠻橫、抱怨、推諉、扯皮等,它們會如瘟疫般傳播、擴散,因而加重社會的戾氣。
對于一些有著較大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企業,不能一切只向錢看,因為它們擔負著更大的責任和使命。更應考慮自己能為員工、顧客以及社會帶來什么價值。不壓榨、不畫餅,賺錢的同時,找到企業發展的內驅力,才能走得長、走得久。(馬雪菲)
掃碼可關注“黃燈籠辣評”微信公眾號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