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軟的席草,在靈巧的手指間,編、扎、縫、插,化為一個個造型獨特而生動的草編織物,是小巧的耳墜、指環亦或是時尚耐用的手提包、一襲蓑衣……
草編制品組成的小小庭院。盧海浪 攝
據介紹,草編在??跂|山鎮有300多年的歷史,作為草編發源地,東山鎮和草編的淵源由來已久,七八十年代的東山鎮有兩個比較大的產業支柱,其中一個就是草編,90%的家庭小作坊以草編來養家糊口,產業遍及家家戶戶。曾經作為東山鎮支柱產業的手藝,如今在政府和傳承人的努力下,復興的星星火種正不斷燃燒?!半m然現在草編產品還沒有進入市場,但我有信心將它發揚光大?!比涨埃?谑蟹俏镔|文化遺產“東山草編”傳承人袁潔,向記者講述她與草編的故事。
結緣幼年 重燃東山草編的星星之火
草編椰子樹。盧海浪 攝
“我與草編相識于兒時,當時鎮子上家家戶戶幾乎都會用草編工藝品,不論是農忙之余亦或是飯后閑暇之際,大人的手上總是能看見草編的身影。”回憶起與草編的初識,袁潔告訴記者,她外婆家在??谑袞|山鎮的一個小村,記憶中除了那里有藍天白云、潺潺溪水的田園風景,更為深刻的是,家家戶戶都在用、在編的草編工藝品。“我們東山鎮地處??谑形髂喜?,南渡江流經其轄區,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適合各種野草生長,當時的草編行業很是昌盛?!痹瑵嵳f。
精美的耳環。盧海浪 攝
“2013年,偶然的一次回鄉,我和朋友們在??诘泥l村采摘荔枝,當時袋子不夠裝,我們同行幾人便隨手在路邊扒拉幾根草,編了一個袋子?!痹瑵嵒貞?,草的清香和編織場景激發了她關于草編的記憶,兒時的一幕幕在腦海中猶如電影般重現。“如今草編在市場上已然難覓影蹤,而草的材料卻隨處可見,我母親曾經見證過草編的輝煌時期,而作為古老技藝,草編手工藝乃是東山鎮獨有,就這么丟棄過于可惜。”
那天之后,袁潔一心想著重拾東山草編手工藝。自祖輩起,她外公一生以草編為業,手藝在當地小有名氣,其草編制品有“直立不倒,盛水不漏,多年不爛”的美譽。外公靠勤勞的雙手養活了一家妻兒老小,后來這門手藝又傳給了她的母親?!靶r候我跟著母親在東山住過兩年,家里人白天在生產隊干農活掙工分,晚上在小煤油燈下編草兜、草帽。”在意識里早就對草編情有獨鐘的袁潔,深感海南草編技藝的保護與傳承迫在眼前,便纏著年邁的母親傳授草編技法。
為學技藝上下求索 期盼更多人加入草編傳承
從編草兜、草帽到耳環、草鞋、蓑衣……在草編之鄉東山鎮,袁潔多方尋找技法嫻熟的老前輩,走村串戶,登門拜師學藝?!皩W習的過程中基本靠老技師口述,當時聽不懂的,便回來看著視頻重新整理。”袁潔回憶,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當屬看視頻聽當地方言口述,光是初步整理,便花了將近三年。
“編制一個袋子需要多少根草,拐角的地方是否需要加草,這都是有講究的,這也就是之前記錄的原因,需要全心地準備。”學習草編需要坐得住,耐得住性子,一遍一遍地在草葉之間練習,袁潔在這循環往復中找到了編織的樂趣。為了更好地學習和傳承草編技藝,袁潔到屯昌、萬寧及黎族地區,還多次前往廣州、廣西、浙江等地參觀、取經,并結合多種編織方法,加入色彩,讓草編工藝品花樣更多、更好看。
各式各樣的草編工藝品。盧海浪 攝
2018年,袁潔在鄉下搭建了一座小木屋作為自己的草編工作室,其中各種草編作品應有盡有,從較為傳統的草席、草兜、草帽,至延伸設計和編織的門簾、草鞋、坐墊、盤、筐、籃,甚至是耳環等飾品。傳承之外更需要創新,如何結合當代人的審美創造出新穎的草編制品,是袁潔一直在思考的方向。
草編工藝品。盧海浪 攝
2019年,東山鎮草編技藝入選??谑蟹俏镔|文化遺產目錄,袁潔成為首批草編技藝的傳承人?!吧赀z成功之后,我心中所念所想全都是如何將技法流傳下去,可以后繼有人?!痹瑵嵳f,如今草編因編織復雜、工藝難度大,制作周期長、經濟收益慢等種種問題,面臨傳承難題。
為此,袁潔在??诙嗟貐^開展草編技藝進社區活動,以及在瓊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辦手工草編公益課,義務傳授草編技藝。“我未來還是會繼續學習草編技法,期待有更多人加入我們,一同將東山草編技藝繼承并在創新中傳承,乘著自貿港的東風,將草編與旅游聯系起來,探索以草編文化傳承發展帶動文創產業經濟發展。”她始終堅信東山草編的技法是機器無法代替的,希望帶著濃濃東山印記的技藝能在創新中傳承。
記者盧海浪 攝影報道
(??诰W4月2日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