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是盯眼前,還是謀長遠?
在文昌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養殖戶在查看水產生長情況。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文昌馮家灣,最近變了模樣。在這里,露天養殖場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漁業產業園。
“瞧,這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廠房,不僅結實、抗臺風,最要緊的是,園區統一規劃養殖尾水處理,解決了生態環保問題,讓我們養殖戶沒有后顧之憂?!毙睦镌幸蓱]的水產養殖戶曾廣能,如今開始期待蝦苗養殖“上樓”,讓產業更上一層樓。
越來越多像曾廣能一樣的水產養殖戶,逐漸明白一個道理:拆掉露天養殖場,是短痛;放任水產養殖粗放發展,污染海域水質,竭澤而漁,是長痛。
從養殖污染到生態養殖的變化歷程,何嘗不是關于生態目光與選擇的側面寫照?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最為基礎的條件,是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
這是發展模式歷史選擇的路口——從世界的橫軸上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大勢;從歷史的縱軸上看,綠色發展作為一個發展大方向,不可阻擋。
并且,生態文明建設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必須緊盯不放,抓緊、緊抓。
只有站在歷史高度上,才能更深刻地認識生態文明建設是未來競爭制高點中的優勢和引擎,才能更清晰地把握生態文明建設關聯發展模式、生產生活方式、價值取向的意義所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