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憂紓民困 給幸福“加分”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回望過去一年,海口持續聚焦住房、養老等重點民生領域,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不斷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數。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人民安居樂業。2022年,海口采取有效舉措高標準高質量加快建設安居房,促進安居房項目早建成、早使用,早圓群眾“安居夢”。同時,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通過因地制宜、分類推進,進行改造、翻新、增設,讓老舊小區煥然一新,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級”。
“以前小區道路坑坑洼洼,現在不僅重新鋪了瀝青,還換了新路燈,出行更安全了。”市民符大爺在龍華區海馬花園小區居住近30年,對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變化感觸頗深。“改造后小區綠化更多了,垃圾屋也翻新了,還安裝了自助售菜機,住在這里更舒適也更便利了。”符大爺感慨道。
養老是許多家庭急需解決的急難愁盼問題,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道“必答題”。過去一年,海口積極適應老齡化服務需求,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和服務工作,并通過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積極開展養老護理員培訓等舉措,使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更加合理,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30多萬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正從“養老”邁入“享老”。
在流水坡社區的長者飯堂內,老人在用回收的報紙制作手工藝品。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陳長宇 攝
“安裝家庭養老床位后,家里有了呼叫器、感應燈、煙霧報警器等,給生活添了很多便利。有急事時,只要按下呼叫器,助老員就會馬上趕來。”說起家中安裝的家庭養老床位智能安全守護監測設備,秀英區長流鎮美德村的八旬獨居老人王錄禧十分欣慰,“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心。”
系民生辦實事 讓生活“升溫”
一年來,海口緊盯群眾的關心期盼,持續發力增進民生福祉,辦好一件件利民、暖民實事,讓百姓生活更有溫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教育是民生之需。2022年,海口教育事業發展碩果累累:教育保障能力有效提升,東岸小學、濱海九小新埠島學校、僑中新埠島學校等投入使用,新增優質學位8280個;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不斷深化,全面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完善“海口市中小學新生入學服務平臺”,線上服務實現“零跑動”。
素質教育事業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去年,海口常態化實施“陽光”素質教育課后服務,覆蓋所有非寄宿制中小學校,惠及22.2萬多名學生,學生參與率98.45%。此外,市教育局全面推動我市中小學集團化辦學發展,成立10個教育集團并完成授牌,共同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坐車到幾十公里外的市級醫院,然后排長隊掛號……這是以往鄉鎮患者看病時會遇到的情形。為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遠”問題,2022年,海口不斷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建設醫療集團,推動大醫院專家下沉,推廣普及5G智慧醫療設備,多措并舉強化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基層醫務人員業務水平,打通服務群眾健康“最后一百米”。
此外,海口持續推進市婦幼保健醫院江東院區、市國際中醫中心、市第四人民醫院新院二期、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建設改造、市第三人民醫院江東院區等市級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建設,為人民群眾對現代醫療服務和醫療能力的新要求再添保障。
改善民生沒有休止符,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展望未來,海口正以昂揚奮進之姿篤定前行,將繼續以一項項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實事,為民生“加碼”、為幸福“加分”、為生活“加溫”,在新征程中描繪寫滿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靚麗民生畫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