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小眾游景點火熱“出圈”
風景獨特適合個性化出游
一年僅出現三四個月的百年蛇橋、充滿動漫趣味的百年古村昌學村、古樸厚重的火山口古村落、野趣橫生的北港島、藝術風情濃郁的言·藝術館……近年來,海口小眾游景點憑借其風景獨特、游客少等特性,成為市民游客旅游目的地新選擇,也成為椰城釋放旅游消費活力、推動鄉村振興的一條新路徑。
2023年海口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旅游產品供給。積極開拓客源市場,發展個性化定制旅游項目。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我市近年來不斷探索挖掘小眾游景點的歷史文化內涵與價值,并通過推出精品旅游線路、推動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小眾游網紅打卡地標等舉措,激發小眾游景點的活力與潛力,推動我市旅游產業提質升級。眼下,正是春風和煦的出游季,椰城處處是景,為城市增添了許多詩意與浪漫。
每年春季,位于瓊山區龍塘鎮國倉村的“蛇橋”,吸引眾多市民前往打卡。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蘇弼坤 攝
探尋歷史 小眾游景點煥發鄉村活力
近年來,小眾游景點逐漸變成了新的網紅打卡地。其中,一些富含歷史文化內涵的景點因其獨特的文化價值而備受游客青睞。
“這就是擁有幾百年歷史的蛇橋?太漂亮了!”2月18日下午,在瓊山區龍塘鎮國倉村美味河邊,市民吳海妹站在石階上,看著蜿蜒伸展向新舊溝田洋的蛇橋驚嘆不已。
蛇橋是明朝時期因興修水利,治水而建,由火山石壘成,其整體狀似蛇形,故被稱為“蛇橋”,又因地處美味山、美味河而被稱為“美味橋”。五百多年來,該橋可供百姓出行,也不影響流水潺潺。每年1月以后至端午節時,蛇橋會因河水水位降低而出現,其余數月則沉于水底。因這一特性,近年來蛇橋吸引了諸多市民游客前往探訪。瓊山區旅文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積極推進旅游廁所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滿足游客的觀光需求。
在我市,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小眾游景點宛如一顆顆明珠,點亮了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道路,為鄉村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自蛇橋現身以來,我們村每天能接待2000多名游客。”國倉村村民杜國卿說,村民們將自家種植的新鮮蔬菜、腌制的酸菜、烹調的海南粉以及木薯等農產品搬至蛇橋邊銷售,同時,還開發出游船項目,依托蛇橋,村里每年春季都能實現額外增收。
在秀英區,除了一戶一景、如詩如畫的永興鎮儒張村外,還有藏著神秘幽深火山熔巖隧洞的三卿村;有著400年歷史的古村落馮塘村;擁有萬年原生態火山的昌道村等也均成為市民游客出游的好去處。
龍華區龍橋鎮昌學村村口,三角梅映襯著火山石壘成的村牌,彰顯出藝術的氣息。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康登淋 攝
在龍華區龍橋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昌學村正借助動漫產業“筑巢引鳳”,引進近百名國內頂尖漫畫創作者,著力打造動漫特色產業小鎮。今后,昌學村還將發展成為集知識性、娛樂性、社交性為一體的農文旅景點,成為人才聚集、產業興旺、帶動村集體經濟共同發展的鄉村振興示范項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