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就急 院前急救高效化
一名甲子鎮的胸痛患者在120救護車上接受院前急救。記者 孫士杰 攝
“嘀嘀……”6月30日上午9點28分,市120急救中心院前護士許環碩的手機響起短信提示,與他同一時間收到通知的還有院前醫生周云京和救護車司機。三人快速跑上救護車,從椰海急救站出發,一路疾馳奔向甲子鎮土地坡村接診一名胸痛患者。
按壓機、監護除顫一體機、心電圖機、氧氣袋、藥品箱……車廂內不大的空間里整齊擺放了幾十種常規急救醫療物品。“這位病人感覺胸痛,我們要盡快為他測心電圖,看看血壓和血氧值。”許環碩一邊說著,一邊提前準備需要用到的醫療器械。“我們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檢查車內儀器設備是否完好,電量是否充足,以及醫療耗材藥品的數量,每結束一次救援也會對車輛進行整理,更換一次性用品,有必要時進行消毒。”對于已經工作10余年的許環碩來說,救護車已然成為他無比熟悉的“家”。
很快,救護車到達指定地點,接到患者后,許環碩和周云京馬上為其進行了心電圖檢測,并將患者送往市第三人民醫院。“我們按照‘就近、就急、就救治能力、就患者意愿’的原則選擇醫院,盡全力確保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有效救治。”一路上,許環碩時時緊盯著心電監護設備中的血氧血壓變化情況,并耐心安撫患者情緒,直到將其順利送至醫院才放下心來。
“近年來,我們不斷升級改進急救設施,配備了包括日常出診的監護型救護車、越野型涉水救護車、新生兒救護車、轉運型救護車等各種類型急救車輛,救護車上均配有信息系統和急救設備。”市120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中心不斷加強應急儲備,設置了面積約300平方米的倉庫,儲備17個大類112種應急物資和15類31種應急藥品,主要用于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重大傳染病防控等方面應急救援。
同時,科學分布急救站點能夠提高急救反應能力,爭分奪秒,有效縮短急救調度時間。記者了解到,為有效解決鄉鎮急救能力不足的問題,在目前急救網絡設置的基礎上,我市計劃新建8個鄉鎮急救站點,從而能基本實現鄉鎮急救站平均服務半徑1025公里,鄉鎮急救平均反應時間不超過20分鐘的目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