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村)是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設立議事堂,解決居民煩心事;成立社區幫幫團,幫居民跑腿大小事;推出“時間銀行”,促進愛心雙向流動……近年來,海口積極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模式,通過精細化、暖心化服務,暢通民意訴求“直通車”,調動居民參與基層治理積極性,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龍華區海墾街道金山大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老年人毛筆書法課堂上,居民揮毫落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記者 康登淋 攝
“時間銀行”讓居民唱主角
“寫字是陶冶情操的活動,家門口能學書法,真不錯。”8月3日,龍華區海墾街道金山大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老年人毛筆書法課堂上,65歲的金山社區居民翟麗麗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用行書寫下一幅“家和萬事興”,“這樣的平臺很好,讓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一站式代辦、長者飯堂、日間照料、康養中心、心靈驛站、4點半課堂……金山大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為老人和兒童提供的服務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居民家門口即可享受多樣化、高標準的公共服務。中心內,一處標有“時間銀行”的區域格外引人注目,擺著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及編織等手工作品。“這是我們的‘時間銀行’,通過借鑒銀行儲蓄理念,采用時間幣管理模式,居民可將志愿服務時長換算成時間幣,再用時間幣兌換社區各項服務或生活用品。”金山大社區黨支部書記徐瓊燕介紹,“時間銀行”讓居民在社區治理中唱主角、當主人翁,受到廣泛的歡迎。
瓊山區鳳翔街道鳳翔社區“益鳳翔·幫幫團”成員丁曉林(右一)和成員幫居民清理垃圾,并將容器內的積水倒掉防止滋生蚊蟲。記者 蘇弼坤 攝
甘性莉是積極參與社區環境衛生整治等志愿服務的熱心居民,她的“時間銀行”愛心積分存折上,詳細記錄了日期、服務項目、服務時長、存支、余額等各項“儲蓄明細”。“每做1個小時志愿服務,可以存入60個時間幣,等想要兌換生活用品,或需要別人幫忙收拾家務、上門剪頭發的時候,可以取出來。”甘性莉說,參與志愿服務的初衷是閑暇時為社區公共事務出點力,但能收獲點點滴滴的“回報”,感到非常暖心。
“‘時間銀行’的打造,更好地激勵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和治理,充分調動了居民參與社區事務、鄰里幫扶、社群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了志愿服務新活力。”徐瓊燕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居民在自己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的同時去幫助他人,也在自己需要幫助時得到愛的回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