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社會的細胞,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
近年來,海口扎實推進城鄉基層治理示范點建設,堅持“大抓基層”鮮明導向,著力抓示范引領促整體提升,不斷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1月2日,全市城鄉基層治理工作現場會議召開。在實地觀摩環節,與會人員前往8個基層治理示范點,觀摩基層治理經驗做法及工作成效。大家在觀摩交流中學習經驗,啟發思路,促進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
在龍華區金宇街道坡巷社區椰寶樂托育家庭成長中心,老師們正帶領小朋友們玩游戲。記者 康登淋 攝
1 現場學習 開拓思路鼓干勁
今年以來,海口堅持黨建引領,通過深入推進基層組織建設,積極擴大“兩新”黨建覆蓋面,打好賦能減負“組合拳”,多措并舉織密組織體系,推動黨建向新領域、新階層、新空間拓展。
當天,與會人員走進秀英區秀英街道高新社區非公黨群服務中心。在共享辦公區內,創業氛圍濃厚,這里為初創企業及青年創業者提供了齊全的辦公設備以及專業的直播設備。墻上張貼的活動計劃表顯示,稅收政策解析、短視頻制作、安全用藥科普……各類課程豐富實用。
“我們社區最大的特點就是企業較多。”高新社區黨支部書記黃光鋒介紹,該社區用好黨建引領實招,加強“社區+企業”黨建聯建共建,探索“網格入企、企業入格”,切實加強“黨建+業務”深度融合,企業數量、固投和群眾幸福指數不斷上升,有效實現基層治理同向發力。
榕樹下,微風徐徐,一張石桌、幾條長凳,將家長里短、矛盾糾紛化解在一場場暢談之中。這是龍華區金宇街道坡巷社區打造的“榕樹下議事”平臺。“這些大榕樹樹齡已有200多年,一直以來,坡巷就有在榕樹下討論解決大小事的習慣。”坡巷社區黨支部書記吳中志介紹,“榕樹下議事”制度為居民提供了表達訴求、反饋意見、矛盾化解的平臺,在榕樹下,先后協調解決了社區里106項關乎民生冷暖的“公共事”,實現社區治理從“替居民做主”到“請居民做主”的轉變。
各觀摩點堅持擺“硬菜”、曬“干貨”,通過現場講解、觀看展板、查閱資料等形式,集中展示了基層治理的經驗做法,讓與會人員印象深刻。“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在辦好群眾暖心事和滿足百姓微心愿等方面都有許多好的路徑,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秀英區長流鎮黨委書記林雷在參觀中表示,長流鎮將學習借鑒這些好經驗,在基層黨建、服務群眾、基層治理過程中摸索出符合轄區實際的做法。
走進龍華區新坡鎮文山村,“忠、孝、仁、和、廉”文化墻映入眼簾,精美的墻繪潤物無聲,依水而建的民居鱗次櫛比,清波蕩漾,風景如畫。作為海南四大古文化村落之一,該村近年來把弘揚古村文化與改善村容村貌、厚植文明鄉風、共建和諧村莊相結合,使村民滿意度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我們通過實施‘鄉村管家’,聘請村民擔任‘管家’,以‘1人+N戶’的模式,改善環境衛生、落實門前三包。”文山村黨支部書記周道人介紹,“鄉村管家”要做好村莊公共區域的養護、特殊人群的照顧等工作,“可以說,這個‘鄉村管家’源于保潔員,但又不限于保潔工作,真正做到以‘管家’的身份協助村莊治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