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1-09/30/64a2e8d05f252bf1e545e071140131c9.jpeg)
高校普遍缺乏教材更新機制(李法明 畫)
技術快速更新的IT行業,大學里的教材卻還是停留在上世紀的水平。不少企業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對員工的培訓,因為這些新員工在大學學到的知識遠不能適應崗位要求。很多教材甚至都可以在書名后面再加上歷史二字,這又如何能教出走在時代前沿的大學生呢?
“學了一肚子概論和幾種最基礎的編程語言,可目前時興的編程工具卻都不會”。幾次求職碰壁后,今年畢業于某高校計算機系的肖江不得不花了1萬多元,走進了重慶一家IT培訓班,專門針對一種技能認證從頭學起。
“我們的教材和現實完全沒有聯系。大學里辛辛苦苦讀幾年,求職時卻發現沒啥用!”9月27日,記者在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采訪時,計算機專業大二學生王黎對記者發出如此感慨。其實,在重慶高校記者發現,學生“學不能用”或者“學不夠用”的尷尬處境頗為普遍。
“怎么和學校里學的不一樣?”
9月27日,重慶鐵馬集團人力資源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在長期招聘人才的過程中發現,許多計算機專業大學生盡管理論功底比較扎實,但所掌握的許多專業知識都已經是IT企業早就不再使用的過時的陳舊東西。因此,出于節省培訓成本支出等方面因素的綜合考慮,企業都不愿意招聘那些剛剛畢業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生。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重慶某高校學生使用的新聞學教材,如采訪方面的內容,仍然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蘇聯時期的內容。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專業的大四畢業生小王來到重慶某都市類報紙實習,盡管上班一個月了,她仍然犯愁,她寫的稿件編輯根本不予采納。原來她在學校里學的許多東西已經落伍了,如今的讀者需要的是更新鮮、更實用,也更靈活的新聞。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教材滯后幾乎囊括了所有學校。四川美術學院大四學生沈敏更是沖動地向記者痛斥校方“誤人子弟”。
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三年級2班劉閔同學告訴記者,他們學習的《當代文學》課,只選取了1917年到1997年的作品。也同樣遇到了高校教材滯后的情況。之后的作品,想學習想研究也難以下手。
連日來,記者在重慶多所高校采訪時了解到,該市目前還有許多高校尤其是高職學校計算機專業依然在使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教材。例如,現在許多高校計算機專業依然在教授的FoxPro課程,是早已經被絕大多數IT企業淘汰的一種落后的編程技術。一位IT行業人士認為,目前高校正在使用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整體上已經落后于當前流行的IT技術潮流5到10年。
重慶某高校前不久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現在使用的大學教材大多存在知識老化、內容重復等多種問題,其比例竟高達74%。調查涉及該校24個專業52個班,在調查的110本教材中,其中內容老化的占25%;內容重復的占11%;內容不適用(指太深或太淺)的占28%,有書而未開課的占9%。特別是一些實用性強、內容變化大的學科,如計算機、醫學、法學等學科,教材內容與社會實際脫節情況更嚴重。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