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政治和經濟地位的提高,漢語教育逐漸受到新加坡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新加坡也掀起了“漢語熱”。在新加坡有很多私立學校及公立學校開設或正在籌備以中文授課的中高級課程和專業文憑,例如新加坡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和國立南澳大學的中英雙語授課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以及有聲有色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等。在新加坡的超級市場、攤販、購物中心、公交車上或一些政府機構里隨處可見一張張標語牌,上面用中英文寫著:“講華語,是福氣,別失去!”“華語COOL(酷)”的大幅標語,非常惹人注目。新加坡政府還請林俊杰等明星擔任漢語宣傳大使,配合“講漢語也很酷”的口號,吸引年輕人學習漢語。不久前,新加坡電視臺還舉行過一個類似于中國“超級女聲”的選秀節目,盡管是純中文制作,參賽選手也都必須唱中文歌曲,但這個節目卻在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新加坡極其火爆。這是新加坡文化部門的宣傳手段,它標志著新加坡政府推廣漢語的決心。新加坡“國父”、內閣資政李光耀經常在各種場合鼓勵民眾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甚至說,兩代人之后,普通話就會稱為該國的母語。新加坡前總統納丹是印度族,但也不顧80多歲高齡,認真學起了漢語。新加坡政府還有一個專門規范華語標準的華語委員會,把一些詞匯規范化,刊登在華文報章上,并且使用漢語拼音為漢字注音。今年初,新加坡教育部公布了“母語教育檢討報告”,為鼓勵學生活學活用包括漢語在內的母語,教育部在調整教學方法之外,也重點改變考試方式,側重考學生的應用能力,實現“樂學善用”。在被問及學習漢語的原因時,新加坡學生的答案首先是出于對中國的熱愛,對漢語文化的景仰,更重要的是為將來的前途考慮。許多學生希望將來能到中國做生意,還有的想當外交官,或者從事與中國相關的工作等等。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