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保姆月薪最高7000元的背后 家政公司正過冬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  時間:2012-02-29 10:08:31

      B 診斷

      從業人員:不自由沒面子無保障

      記者調查發現,家政服務員工資上漲,很大程度上源于從業人員的流失。金堂人王曉琴(化名)從19歲起就在成都做家政,20年來,曾“兩出兩進”家政業。最近,已經是“元老”的她打算第三次離開家政行業。

      1992年,19歲的王曉琴從金堂老家來成都打工,本想進餐館當服務員,但沒能當上,無奈之下才當起了保姆,“當時就覺得這個工作低人一等。”現在,王曉琴做著3份鐘點工,每個月近3000元收入,“有兩家還主動說要給我加錢,但我不想干了,想去送快遞。”送快遞的工作,在王曉琴看來,更自由也更有面子。

      家政服務員的流失也不僅僅是“面子問題”,缺乏法律的保護,讓從業者沒有安全感。

      去年9月,李阿姨在雇主家拖地時不小心滑倒,導致右臂骨折。由于沒有社會保險,李阿姨只能自己花錢去治療。雖然家政公司承擔了30%的費用,但李阿姨自己還是支付了2000多元的醫藥費。現在一提到做保姆,她就連連搖頭,“沒有社保,病了、老了怎么辦?”

      “家政行業發展了,但是法律保護沒有跟上。”成都川妹子公司負責人宋瑞說,目前,成都90%的保姆與家政服務公司只是一種簡單的中介關系,保姆和雇主也只是雇傭關系,這種關系不在勞動合同法保護的范疇內。

      C 癥結

      業內人士:行業發展10年停滯不前

      家政從業人員流失,家政公司增加的成本很大一部分花在人力上。剛過完年,川妹子公司總經理助理趙光旭的工作重心就是“搶人”。“前幾年,哪有這么惱火?”趙光旭說,2003年,川妹子公司推出“川妹子進京活動”,可維持了不到5年,“川妹子”就不再進京,原因是“要組織大批川妹子不容易”。

      在招工戰中,用人需求相對較小的家政公司很難“搶”過工廠。而且“搶人”增加了中介公司的人力成本。川妹子公司內部就規定,“搶”來一個人最高可得到300元獎金。趙光旭說,人力成本的上漲幅度,比利潤增長幅度要高得多,“這是導致家政公司經營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川齊家家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鄧紅兵已經從業10多年。他記得,2000年以后,成都家政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當時只要有3000元錢,一張桌子,一個電話就可以開張。”

      “現在的成都家政市場,與十年前沒有多少變化。”鄧紅兵說,家政行業門檻低、惡性競爭等行業問題,在家政行業興起之初就存在,現在依然未得到根本性改觀。

      根據調查,成都家政行業中,個體經營戶和無證經營戶比例超過64%,連鎖企業只占12.8%。不少企業經營方式老舊,顧客上門,公司才臨時“抓人”……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