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問題需引起重視
教育專家認為,政府應該在祖父母教育孩子問題上有所作為。比如,可以在公立學校里辦“家長、祖父母學校”,幫助他們了解如何有質量地教育孩子。
據一些專家表示,中國隔代教育相當普遍,尤其在深圳這樣的大都市。“經濟、社會風氣、習慣等因素都使得老人幫助子女帶孩子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這在世界上是比較獨特的一種現象,而國外一些先進國家隔代教育問題就不那么普遍和突出。”馬思延說。
據其介紹,在美國,嬰幼兒教育方面社會化做得很好,且誠信、社會監督機制比較健全,政府政策比較明確,全托、半托班的門檻設置較低,父母能夠放心把孩子交給機構。而在日本,特別強調母親對孩子的教育,從政策導向以及社會輿論上都支持母親在家帶孩子,一些母親即使有優厚待遇的工作,也會放棄,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在家陪伴孩子。“而在中國能讓母親全職在家,首先經濟基礎就是一個大問題,這是一種奢侈,不是標準。除此之外,還有社會制度等原因,比如一個母親辭職在家帶3年孩子,再從事工作就得從零開始,而且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也導致母親并不認為自己教育孩子是必須的。”
隔代教育似乎也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一些人士分析,如果不正視此問題,會導致家庭不和諧,而如今一些家庭矛盾甚至夫妻離婚,很多都與跟父母輩在子女教育問題上發生分歧有關聯。不正視隔代教育,也會對下一代的培養產生影響,如果祖父母、父母們溺愛孩子,會讓孩子缺乏獨立性、自控力、專注力等,也會對孩子心靈健康產生影響。
教育專家認為,政府應該在祖父母教育孩子問題上有所作為。深圳大學師范學院教授熊賢明表示,可以在公立學校里辦“家長、祖父母學校”,幫助他們了解如何有質量地教育孩子。
袁愛玲則認為,政府可以把祖父母教育納入社區工作,讓社區可以為祖父母們提供一些怎么教育孫子輩的講座、家庭指導。政府可以設立專項資金做這件事情,可以委托幼兒園對入園孩子的祖父母進行培訓。“更多的祖父母們沒有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他會認為我把自己的子女都培養好了,當然有能力培養子女的下一代。他們一些人認為培養孩子時,經驗是萬能的。要通過教育、培訓,讓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藝術,要多學習、多研究。”記者孫穎 攝影 記者 周游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