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托管,看起來很美,做起來挺難
要走出暑托班困境,只是從政策和外在環境進行變革是不夠的,應該轉變“保姆+培訓”的固定思維,變“看管”為“體驗”。
“家庭托管雖然便宜,但不夠安全。機構托管雖然安全,但價格高得讓人吃不消。難道就沒有一種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托管辦法嗎?”一個網友在小區論壇上的牢騷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劉女士希望擺脫家庭和機構托管班,另辟蹊徑?!爸拔揖妥稍冞^女兒的幼兒園,能否開辦托管班,得到的答復是,按照規定,公立園禁止舉辦任何形式的暑假托管班,我們所在的社區雖然以前辦過公益性托管班,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停辦了?!眲⑴空f。
比劉女士幸運的是,家住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學院路街道部分社區的家長們可以享受到孩子公益托管的服務。記者了解到,目前社區托管大致分兩類,一類如北下關街道的氣象社區辦的全額免費托管班,限定條件為社區雙職工家庭子女,并不提供午餐;另一類如學院路街道健翔園社區舉辦的以收取小額餐費并提供午餐的托管班。
社區辦公益性托管班,接收轄區內的孩子,這種讓家長省錢、省力、省心的做法盡管看起來很美,但實際操作遇到了重重阻力。
北京豐臺區三環新城社區副主任李旭早在幾年前就打算開辦免費的暑托班,但安全問題一直使他猶豫不決:“家長把孩子送到你這里,你就得全權負責,要是有個磕磕碰碰,誰能負得起責任!”另外,場地也是社區免費暑托的掣肘,“小區的公共空間都被出租出去了,根本找不到一塊免費的教學場地”。
“現在是人財兩缺,一方面,師資不到位,暑期托管根本無法啟動,雖然學生志愿者和義工能緩解這一情況,但是志愿者群體流動性較大,今天來了明天走;另一方面,社區拿不出更多的錢維持假期托管班的運轉?!崩钚裾f。
盡管如此,李旭今年暑假還是嘗試著辦起了社區暑托班,“我們舉行了為期一個星期的試聽課,頭一天在小區宣傳欄上貼了廣告,沒想到第二天電話就被打爆了,但由于場地限制,只能接收30名學生……”
孫宏艷經常想起自己小時候的“學習互助小組”:一個班級在假期分成幾個小組,家離得近的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家長們輪流看管孩子。她建議,社區家庭在假期可以成立“假日小隊”或互助小組,即幾個家庭組織起來,讓孩子們在假期一起玩,一起寫作業,家長們根據工作情況輪流看管。
孫宏艷認為,要走出暑托班困境,只是從政策和外在環境進行變革是不夠的,應該轉變“保姆+培訓”的固定思維,變“看管”為“體驗”,像一些歐美國家那樣在社區或青少年活動中心設立托管場所,每個托管場所都有社區志愿者或者大學生、高中生志愿者提供服務。孩子們既可以在這里玩耍、寫作業,又可以體驗各種職業,比如學做面包、做泥瓦活、修自行車等。這也是利用假期對孩子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契機?! ?str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