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出生率降低成生源危機主因,出國留學 (微博)加劇棄考現象
來自重慶市巴蜀中學理科重點班的楊雨婷,今年高三畢業,她放棄高考,選擇了出國。“如果我留在國內高考,壓力很大,就算努力考上清華北大,它們的世界排名也不夠高。出國壓力會小不少,同時能獲得更多的東西。”楊雨婷如是說。
另一位巴蜀理科“清北班”的同學康喬也曾準備報名高考,獲得美國名校的錄取通知書后,她沒有報名高考。據她介紹,她所在的班級中就有3個同學選擇出國留學。
的確,留學是很多棄考生的選擇。據統計,4年間,近年出國留學人數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2011年出國留學人數近34萬,2012年預計超40萬。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高考生棄考跟保送生增加等因素有關。
“棄考學生中,有人選擇直接到社會闖蕩,也有人在家‘啃老’的。”吳順發說。
專家指出,現在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很大,有些家長和考生就干脆放棄參加高考了。有學生一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如果上了大學還找不到好工作,我為什么要上大學呢?
但這些并非構成生源危機的主要原因,在陳志文看來,這是計劃生育政策的聯動效應,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自然會導致高中生數量的減少,從2008年開始的大學考生減少現象將一直持續到2017至2020年左右。
面對持續加劇的生源危機,到底會給學校和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會有學校倒閉嗎?
“中國高職高專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即學生學費占了學校經費很大的比重,即使是公辦高職對學生學費的依賴程度也很高,有的學校都達到了40%左右,招不到學生,倒閉成為必然。”陳志文說。
據預測,2018年我國高中生數量將減少到1677萬人,按照均分的原則設定高三人數為559萬,已經低于今年685萬的招生規模。即便未來招生規模也相應減少,招考計劃數與報考數的剪刀差也將越來越小,甚至可能出現“招多于報”的局面。因此,有專家認為如果結構調整不到位,學校倒閉將不會是零星現象。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