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杰向客戶介紹他的旅游發展規劃。 于麗斯攝
韓萬春收獲勞動成果。 胡玖梅攝
山間小路邊,四排磚房中,雞鳴聲不斷,一個年輕小伙兒,手挎竹籃,正忙著收雞蛋,“以前在這兒當村官,任期滿了,留下創業,這就是我的雞場。”他叫韓萬春,29歲。
自2006年本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截至目前,累計有近萬名大學生擔任過“村官”,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已工作期滿。“考公務員、應聘大企業,許多人找到了新的工作,但也有一些村官選擇了留下。”延慶縣村官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沒有回到繁華的都市,沒有選擇大企業、公務員,沒有在乎更優厚的待遇,大學生村官任期結束后依舊留在農村創業,看中的就是京郊農村的環境和前景,“現在農村和過去不一樣了,發展環境好,機會也很多,我希望留下發展事業。”韓萬春說。
創業開起養雞場
記者來到延慶縣永寧鎮偏坡峪村,蜿蜒的小路邊就是小韓的雞場。“3000多只雞,一年凈掙10萬元。”他說。
韓萬春是土生土長的延慶人,2006年7月,大學畢業回到延慶縣,在永寧鎮吳坊營村擔任村支部書記助理。
“2009年,我又‘畢業’了。”他笑著說,三年的任期到了,他又一次面臨著人生選擇。
“考公務員、考研、找新工作、去國企,我也想了很多。”他說,“但是我覺得現在農村和過去不一樣了,環境越來越好,發展很快,我為什么不在農村創業?”
在別人的幫助下,他租下了偏坡峪村的四排空房飼養柴雞。
“別人白手起家,我‘負數起家’。”他說,那時沒有一點本錢,依靠著親戚的錢和自己借來的資金,開始了創業。
“最開始養了1000只雞,后來擴大到1萬只,由于缺乏經驗,賠了。”回想起挫敗,他并沒后悔,“不能因為一時失敗而放棄。”
之后,他控制飼養規模,鉆研飼養技術,雞場產出的柴雞蛋品質越來越好,經營狀況也有了起色。
年收入10萬元,他并沒知足,“我看好農村、農業的發展前景,一定要在農村成功創業。”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