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門:家長應走出誤區
調查顯示,最近20年,我國青少年肺活量、速度、力量等體能素質持續下降,學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長了50%,眼睛近視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中小學生患肥胖癥、近視眼、貧血等癥狀的學生逐年增加,而且所占比例較大,在校學生的整體綜合體能素質持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學習壓力過大,缺乏體育運動。
面對這些現狀,海口市教育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處長翁平榮坦言,這些現實和歷史遺留問題,讓他們在開展工作的時候感覺壓力不小。“自從2007年中央七號文件(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下來以后,我們就著手解決這一件問題,貫徹落實七號文件精神。但是阻力也不小,特別是不少學校為了追求高分數和升學率,仍占用學生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的時間。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有針對性地對各個學校進行檢查,督促他們不折不扣地執行中央七號文件的精神。針對學校面積小,運動場地狹窄或者沒有運動場,我們也鼓勵各個學校,根據本校的特點,設計出適合自己的運動場地。比如充分利用學校教室、樓底、樓之間的空地、過道等地方設計成活動場地,并有計劃、有組織、有指導地開展課間文體活動,比如跳繩、立定跳遠、仰臥起坐、俯臥撐、跑步等等。這既保證了學生的活動時間,也保證了學生的課間安全,還營造了極富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雖然我們也經常督促檢查,但很多學校還是做得不夠。”翁平榮說,“另外,我們還經常舉辦些全市性的體育運動比賽,比如海口市小學生運動會和中學生運動會,每年交叉舉辦一次,以及‘陽光體育’運動、校園足球、校園籃球等,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各個學校對學生運動的重視程度。”
翁平榮建議家長,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應走出“重文化學習,輕體育鍛煉”的誤區,家長要從長遠考慮,在注重關心孩子學習的同時,更要注重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利用參加體育活動的機會,擴大視野、增長見識、了解社會,以培養孩子對社會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