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就業,再談發展(見解)
有數據表明,201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約為70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我國現有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與高校畢業生數量不匹配,不能適應激增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需求,這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主要因素。因為產業結構不合理,制造業占的比重過大,第三產業即服務業占的比重小,影響了就業空間。
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才能創造出更多適合大學生的就業崗位。下一步重點應是盡快發展服務業,增強就業彈性,增加就業崗位和提高就業率。
對于高校畢業生,一方面要從自身出發,完善知識技能,練好“內功”。將自己的學業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努力成為復合型優秀人才,提升自身競爭力,以適應社會多層次的需求。
一些大學生對自身定位和職業的期望普遍偏高,“眼高手低、急功近利”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要放平心態,對自己的興趣有清晰的認識,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能干什么,才能少走彎路,避免擇業盲從盲動。
另一方面要轉變觀念,樹立“先就業,再談發展”的觀念。近年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創業問題,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年輕人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本領在畢業后用于創業實踐,用于市場開拓,真正實現中央提出的“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目標。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楊燕綏 記者謝雨采訪整理)
?
?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