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畢業生人數的急劇膨脹,就業形勢日漸嚴峻,就業壓力面前,作為敢拼敢闖的新青年集結地,大學自然成了“小老板”的孵化場。
本期校園記者就帶您走進大學生創業者,探一探這些“CEO”的創業故事,盤點大學生創業者的酸甜苦辣咸。
出鏡人物:石澤萍
創業項目:咖啡屋
長安大學渭水校區15號宿舍樓南側有一個二十多平方米典雅精致的小咖啡屋。咖啡屋的主人是一位恬淡、美麗的女生。她叫石澤萍,西安人,1992年出生的她目前還是長安大學文傳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大三學生。
“我從小就夢想著有一天能擁有一條街,街上賣各種好吃好玩的東西”,石澤萍說,“所以一上大學我就想著要把這個夢想實現”。于是大二寒假,她獨自跑到北京、上海去考察商機。
結合實際情況,經過一番考察之后,她決定在校內開一家咖啡屋。店鋪租到了,裝修就成了大問題。提著大包小包的裝修材料,找電工師傅接拉電線……大小事她都親力親為、一手包攬。那一個月,石澤萍都沒回過家,整整掉了二十多斤肉。
從今年3月16日開店至今,她的咖啡屋已在長安大學渭水校區積攢下了強大的人氣與良好的口碑,“不少學校老師和外教都愛到這兒喝咖啡呢。”
石澤萍投資咖啡屋的錢一部分是爸媽給的,一部分是自己從小到大存下的零花錢。談到得與失,石澤萍認為“的確會擠占學習時間,可是我覺得開這個店很值得。不是說賺了多少錢,而是我學會了很多東西,學會了怎么樣一步步地去把夢想變成現實,學會了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去解決”。
出鏡人物:郭士巍
創業項目:賣盒飯
“我都二十多歲了,我爸像我這么大的時候,都已經成家了。父母年紀大了,挺辛苦的,不好意思再伸手向父母要錢了!”剛躋身小老板行列的郭士巍這樣說起他創業最初的想法。
郭士巍,西安外事學院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被人親切地稱為“盒飯哥”。創業小半年,小有所成。元芳體爆紅時,“狄大叔、元芳哥”就于次日中午驚現外事學院。原來是略顯敦厚的郭士巍正帶領他的哥們兒張鵬——同樣也是他“盒飯五人組”的中流砥柱,租來戲服,扮成狄仁杰、元芳在趕趟兒向同學叫賣盒飯呢。咋一看,真神形兼備!
正因為能想出這些新鮮的點子,郭士巍也小賺了一筆。“至少現在能自己照顧自己了,過年回家還準備給父母帶件保暖內衣。”
“盒飯哥”郭士巍說:“自己本身是學習英語的,以后還是會朝著國際貿易方向發展。大學本身就是一個歷練的平臺,我們不能僅僅只局限于自身專業,而要向自己未來發展方向著眼。”并且,他說自己在經營的過程中,也受益頗多。比如交際能力、膽量、推銷能力等,這在今后都是必要的技能!
出鏡人物:盛春雨
創業項目:代理推銷
畢業于陜西理工學院,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盛春雨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創業,畢業后又在西安開辦過廣告傳媒公司,但兩次僅靠熱情的創業均以失敗告終,盛春雨不但欠了2萬元的債務,還成了老師和朋友眼中創業失敗的反面教材。
“除了用成功證明自己,我無路可走。”瞄準國內空白領域創業,是27歲的盛春雨經歷2次創業失敗得到的教訓。從激情中冷靜下來的盛春雨沒有向失敗妥協。2009年,省創業促進會舉辦的“西安市首屆青年創業大賽”給了他又一次創業的機遇。在參賽過程中,盛春雨了解到一家國外新型采暖設備企業要開拓西北市場,經過反復的市場調研和分析,盛春雨認為這種采暖模式在當時的國內市場還是空白。
“久則變、變則通、通則達。”盛春雨說,因為自己輸過,所以不怕風險。2010年,盛春雨從代理推銷這種產品開始,啟動了自己的第三次創業。只要在失敗中汲取教訓,重新站起來,就能成功。目前,公司營業額達到3200萬元。
出鏡人物:安秀玉
創業項目:格子鋪格主
不同于石澤萍的大手筆,歐亞學院管理學院安秀玉的格子鋪,在歐亞也算是一景。所謂格子鋪,就是在一間房子內放置大小不一的格子,你只需花費很少的租賃費來租下一間格子就可以當“格主”,出售自己喜歡的東西。許許多多的大學生就在這個小小天地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安秀玉就是眾多“格主”之一。考慮到歐亞學院的女生比較多,她的格子主要賣毛絨玩具。另外也會根據天氣變化來賣些口罩、暖手寶之類的季節性用品。
3個月的格主經歷讓她體會了生活的艱辛、父母的不容易。剛開始她的父母很反對,認為沒必要讓自己這么累。但正因為安秀玉的堅持才走到了現在,“開格子鋪就是想體驗一下生活,減輕父母的負擔。”現在的她平均每周要進一次貨,生意好的時候一周要進3次。
當老板,對學習有影響嗎?安秀玉說,她都是利用周末進貨,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進行的。另外,她認為上大學應該多參加實踐,現在當格主就是為以后的創業就業打基礎。
聲音
大學生創業
實踐比利潤更重要
長久以來 “學生的第一要務就是學習”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學好知識為將來打基礎”也是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然而深入思考一下,這難道不是在校學生跳出課堂教學、提前適應社會做出的一種大膽嘗試么?
近年來,就業難、就業差,是畢業生們的普遍感受。基于這種現實,國家積極鼓勵大學生離開校園后自主創業,并且也為此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開辟了相應的平臺。但是,作為自主創業的主體——大學生,其大學期間受到的教育以及知識結構真的足以支撐他們的創業歷程么?這恐怕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對于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極其缺乏創業經驗是一種普遍存在,且不論商業能力,就是普通待人接物的能力和技巧都很不完善;二是學校教育并不一定都有創業方面的指導,即便有,更多的也屬于蜻蜓點水,大學生基本不具備創業方面的系統知識;三是大學生創業起點低、經濟基礎薄弱,缺乏市場競爭力。
在這個大前提下,是不是大學生創業這條路就走不通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筆者認為,大學生當“老板”并不一定(或者進一步說一定不要)是以追求利潤為目標,只要是在學有余力和風險較低的前提下,在校期間親身投入到實際的經營過程中去,讓大學生在實踐中熟悉規則、感受環境(順境和逆境)、總結技巧、積累經驗,客觀認識自身,減少盲目性,提高理性思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打造多元化能力,不論他們走上社會以后是選擇自主創業還是就業,這些成功的必備要素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王藝霖陜西青年職業學院財經系教師)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大學生創業:校園快遞占領物流市場最后100米
大學出資90萬元征學生創業項目?3天引百余學子
如何正確對待高校設立創業教育課程?
大學生創業屢敗屢戰 桌貼廣告“占領”6高校食堂
90后孝子辭工作帶癱瘓父親開店創業(圖)
湖南男子來海南創業 生活7年沒房老婆離家出走
河北青年創業創新大賽報名火爆
姜斯憲:三亞將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扶持
海南創業大賽:大三學生開便利店月盈利3萬元
?
?
?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