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6日從廣東省教育廳獲悉,廣東就異地高考政策再次聽取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省政府參事和專家的意見。專家們普遍認為,“異地高考”政策松綁釋放積極信號,但它不僅僅是教育問題,要考慮現實承載能力,并穩妥推進。
廣東是外來進城務工人員大省,全省義務教育階段非戶籍學生達到365.4萬人,其中外省戶籍188.1萬人,占全國1/6,不但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區,而且每年增加20多萬人。廣東高考生源持續增長,從2000年的10萬余人猛增至2012年的69.2萬,未來幾年還將持續增長。
據廣東省人大代表、廣雅中學校長葉麗琳統計,如果全面放開政策,僅廣州市而言,要接納外來工子女就學義務階段教育,一共要建340所小學和初中,按每個學校10000平方米來算的話,政府是很難解決的。
廣東省民盟常委、華南師范大學教授李盛兵認為,“異地高考”放開首先沖擊高中階段教育,新增學位、土地、師資等難題都需同步解決,而僅僅新增學校土地問題,就涉及國家用地政策和地方用地指標問題,目前,珠三角等市,要解決現有隨遷子女就學問題,想建新學校,不但來不及,也不可能。
廣東省政府參事、華南師范大學教授高凌飚說,允許隨遷子女參加當地高考這件事不僅僅是教育體制內部的問題,還涉及戶籍管理、社會治安、稅務分配、教育投資、人事編制等等許多方面。所有這些方面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才能保證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的權利。
多位專家表示,全面放開高考政策,像北京、上海、廣東這些地區,將會吸引更多的人滯留和居住下來,這對這些城市的承載能力將是巨大的考驗,會加劇很多社會問題,比如人口管理、交通擁堵、就業問題、能源、資源配備、社會治安等問題,都會隨之而來。
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教授李玉忠建議,解決這個問題的著眼點是即要照顧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隨遷地的高考需求問題,也要考慮到廣東省的實際承載能力,因此,政策制定上要注意分類型、分層次、分步驟,積極穩妥地推進。
中山大學教授馮增俊說,一方面,政府要積極制定符合廣東實際的異地高考政策,為疏解就學壓力和兼顧社會、個人多種要求,進行創新設計,例如對職業教育,年限的安排可以優先考慮等;可以充分吸納多年來廣東在推進進城務工人員社會管理的經驗和探索成果,如積分入戶和居住證管理制度等。
李盛兵認為,目前廣東省高中教育資源難以承載未來近兩百萬隨遷子女的教育需求。政府需堅持兩條腿走路,即政府投入和社會辦學并舉,給民辦高中提供政策優惠,讓其發揮重要的補充和協調作用。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2013年甘肅暫不實施異地高考 1月3日高考報名
自主招生與異地高考中的利益悖論
廣東異地高考形勢嚴峻 短期內不要抱太大期望。
京滬異地高考將設門檻 明年啟動全國電子學籍
湖南出臺異地高考辦法 報考只需父母居住證
河北異地高考政策出臺:學生只需兩年高中學籍家長無需社保證明
河北異地高考方案出臺 2013年高考外地考生可補報名
“不拼爹”的高考?——解讀“重慶版”異地高考方案
浙江異地高考方案月底前發布 關系100多萬學生
?
?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