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許欣 攝
????有不少讀者曾親眼見證過“高考移民”給海南帶來的沖擊。他們的觀點是,昔日“高考移民”涌入海南,主要是由于海南的基礎教育太薄弱,而這并非一朝一夕能解決。一味的防堵是治標不治本,要想把腰肝挺起來,海南教育依然需要苦練內功。
????建議一:下大力氣抓師資水平
????一些讀者認為,海南師資水平低,直接影響了教育質量。建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下大力氣抓師資水平,抓教育質量。
????海口山高學校校長何海燕曾在山東工作15年,在海南工作了5年。談及山東、海南兩地基礎教育的差別,她深有感觸。“最直觀的感覺是,在管理理念和教師的價值觀及敬業精神方面,兩地有很大差距。”何海燕說,在內地,絕大多數老師把教師這一職業看得很重,責任感很強,個個都是工作狂,他們會主動在教育教學上付出諸多心血。而海南本地教師平時更注重個人生活品位,他們大都很和善,但一些人對工作不夠敬業,在課余時間,琢磨的不是本職業務,而是和誰喝茶聊天。
????“我們的老師去海南的農村支教,發現有的老師站講臺上課,學生在課堂上打架,老師居然不管。顯然,這是因為缺乏關注學生的意識。維持好課堂秩序,原本是所有老師必須要掌握的基本功。”何海燕告訴記者,學校在招聘新老師時,會考核對方的板書、發音等基本功。經常會發現一些大學畢業生連基本的筆順都寫得顛三倒四。顯然,在基礎教育階段,他們學得不扎實。
????“必須正視海南的教育和內地的差距,才能邁更大的步子往前奔。”海南華僑中學語文教師徐永清說,教育質量好的學校依然可數得過來幾所,拔尖的學生也不算多,還是要從管理模式上下苦功夫才行。
????建議二:家長更重視孩子教育
????“就家長來說,同樣存在差距。比如說,內地的家長把孩子的學業看得很重,家長們平時勤奮工作,不怕吃苦,身教勝于言傳。”何海燕認為,這和彼此多年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系。內地人多、資源少,學習、工作的競爭都很激烈,孩子們從小便具備競爭意識。
????“海南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夠重視。”當了很多年班主任的徐老師說,在開家長會時,本地家長中,多是媽媽們來開會,爸爸們從沒露過面,孩子都高中畢業了,家長連班主任是誰都不知道。家長不轉變觀念,意味著缺乏一個進步的鏈條,光靠老師努力事倍功半。
????建議三:本地學生要更努力
????海南華僑中學高二學生石晉全曾有過到內地求學的經歷。“那時還在上小學,剛從海南的小學轉到重慶時,很多功課跟不上,挨了幾回打,所以印象深刻。”石晉全說,經過幾年的努力,成績總算趕上去了。總的感受是,不是海南學生不聰明,而是不如內地的學生努力。
????海口山高學校校長何海燕說,內地注重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看老師一個眼神,學生就知道自己是否犯了錯誤。而在海南,發現很多孩子缺乏奮斗目標,犯了錯誤之后,面對老師的教育,神情很茫然,好象從沒有人給他們說過小學生守則之類的道理。
????“海南每年才5萬多人參加高考,以前缺乏危機意識,希望異地高考能給海南本地考生帶來危機感。”徐永清老師說,他感覺到,在社會實踐和表達能力上,本地學生有所欠缺,同時還不夠刻苦。?(記者許欣)
?
?
相關鏈接:
民辦幼兒園獎補資金“縮水"?海南教育廳回應
【第三十期】教育周刊
海南中職教育免學費 學生學技術成就職業夢想
海口瓊山10年累計投入800多萬元教育幫扶資金
城門洞開等于教育公平嗎
【第二十九期】教育周刊
教育時評:中學生別吸煙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