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總總的國際班廣告橫在眼前,給出的承諾都是直升名校,仔細一看,學費、教材費加食宿,一年下來要掏8萬-10萬元。有家長說只要能考上好學校,值了;有家長卻不敢讓孩子去做小白鼠;還有的家長只能望洋興嘆,“只是有錢人的游戲”。上個國際班,價值究竟體現在哪?辦學質量能保證嗎?真能個個上名校?所謂的“名校”又是怎么定義的?
價值
讀國際班就能進名校?留學能力的培養很重要!
一年十幾萬學了啥?這是家長最關心的核心問題。
劍橋大學大二在讀學生劉駿回憶起在廣州讀的兩年預科,說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這個過渡期帶給我的潛移默化的效果。預科階段至少有2/3的時間全英文授課,到國外大學聽課一點壓力都沒有。國內上課時總能和外教探討問題,甚至談心,把思維方式從中文慢慢轉成了英文,直接用英語來思考問題。這一點可能是沒有讀預備課程直接出國的學生最不能適應的。一些直接去讀本科的同學,經常抱怨講課聽不懂,助教解釋不清晰”。
吳波認為,除了語言的提高之外,優質的國際課程教育能提高留學能力。“學生只關注標準化考試的分數,而不注重留學能力,在外容易磕磕碰碰。還有學生在國外讀預科因為不適應而回國來回爐再造。”據悉,國際班課程除專業課和語言外,還會有溝通技巧、英美文化、生存技能等課程,針對中國學生獨立自主性不強、對國外文化背景生疏、學知識死記硬背等弱點,加強訓練,以適應國外大學的要求。
“值不值,需要家長多方比較才能得知,真正的價值應該是學生獲得了能力,比去國外讀省錢是第二位的。”吳波說。
許多家長把“讀國際班能100%直升世界名校”當做最大的價值,但也有人質疑,“哪有那么神奇?”華南師范大學國際預科中心副主任李老師解釋說,通常這里的名校概念,就是世界排名前200左右,大部分集中在前150名以內。
“并沒有什么魔力能讓所有入讀的學生都升入名牌院校,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提供一個平臺,幫助有志愿、肯努力的學生飛得更高。我們是在培養學生,而不是用學生的成績獲得利潤。”李老師說,當然會有學生在讀期間疏于自我管理,或沉迷游戲而被學校警告甚至開除學籍。“盡管入學考試和面試有篩選機制,但仍然有學生不能積極適應西式教育的自我管理模式。這樣的學生就不適宜出國讀書或者在年齡較小的時候出國讀書。”
收費
只收國外的1/3,還是貴?留學家庭不差錢!
國際課程自從引進中國,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盡管各機構聲稱英國一年預科要30萬人民幣,在國內讀只需花費1/3的費用,但一年動輒十來萬元的花銷,在普通高中一兩千塊的學費面前,還是顯得太貴了。
“家長都知道市場行價,而決定出國的家庭一般不會太在意經濟問題”,華美劍橋國際高中招生辦老師李東方說。今年華美的學費是8.8萬元/年,包括價值三四千元的進口教材,“在廣州的國際高中里算便宜的了”。據悉,華美使用的是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規定的教材,師資除了中文課老師外,還從美國、英國、加拿大聘請有A-Level教學經驗的外教,全英教學,“外教和中教比例為6:4,師資費用是普通中學的好幾倍,成本很高。”
華師國際預科中心李老師也認為,這樣的課程收費是為了滿足教職員工與學校管理而規劃的,“說昂貴,真的談不上。根據目前中國家長的能力及教育投資預算來看,這筆費用對于許多中國家庭來講是合理的教育投資。”華師預科的英式課程學費為100500元/年,加上住宿與生活費,每年需要12萬左右。
機構說自己學費不貴,掏腰包的家長怎么看?留學論壇里,記者發現大部分留學家庭都不差錢,“國際班比普通班一年貴2萬多,但是能讓小孩去外國讀書也值了”,“以前我們沒機會,現在孩子有機會,不能耽誤了,總比在國內讀個三流大學要好吧。”
學風
富二代的聚集地?有錢不一定能進來!
讀個國際班費用不菲,掏了錢的家長反過來又擔心全是有錢人家的孩子,班上學風不好。“想送孩子出國念大學,擔心國際班招收一些家里有錢但學習不好的,學風不好把孩子帶壞了。”高二家長欣欣媽說。
有業內人士質疑,稱許多國內的國際預科班只做表面文章,“在招生時大都采取降低錄取門檻的方式,造成一些水平較差的學員進入國際課程班,收到了高額學費,規模擴大了,但學生基礎太差,加上缺少有效管理‘學困生’的經驗,無法保證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
從廣州某家知名預科學校畢業后到英國讀本科的Joe同學則向記者透露,“來這里念預科的就兩種人:一種是好學生,在國內學習吃不飽;另一種就是考國內大學基本沒啥希望的。
談到國際班是否是貴族教育的問題,優聯教育總監沈敏靜老師表示,“并不是有錢就能來讀,我們的目標是進入世界名校,對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和素質都有很高要求。在入校前,學生必須通過選拔考試,主要是考察數學和英語。如果學生基礎太差,是不能招其入校的。此外也會不斷考察學生的出勤率、成績、品行等各方面,對于夜不歸宿、學習態度散漫等行為,學校會做出處罰。”
質量
老師換來換去學生成小白鼠?師資力量堪憂!
Joe同學回憶起當初國際預科班的師資問題大為惱火,“我們那屆師資極不穩定,經常換老師,進度忽快忽慢,大家都很難受。”Joe說,當時的老師是一半外教一半中教,走的卻都是外教和特別好的中教,“一共讀了兩年,老師就換了至少6個。”Joe和同學們對此很有意見,“換得那么厲害,說明教師培訓一開始就沒到位。”
記者在多家開設國際課程的學校和機構網站上看到,在師資力量方面幾乎清一色宣稱“全球統一注冊”,“網上公開背景”,“具有多年教授××課程的豐富經驗”,“全球公開招聘”等,但實際上難以保證。
兒子在某著名私立學校讀書的霍媽媽反映,“當初選擇這家的國際班是看中他們聘請的外教多,教學方式好,但這幾年外教明顯少了,中國老師可能就是剛回國的留學生。”
據霍媽媽說,兒子在國際班申請大學時并沒有得到學校老師跟蹤式指導,申請出了點差錯,打電話到學校找升學導師卻說放假了,關機。“我們家長什么也不懂,老師也不做溝通,只叫我們自己查自己聯系,有國外學校代表來了就組織個講座,僅此而已,沒有給更好的意見。我對學校這樣的安排很不滿意。”
針對類似這樣的吐槽,啟德國際預科負責人吳波認為,確實有一些開設國際課程的學校教學不錯,生源好,但海外院校資源薄弱,在申請指導這種“臨門一腳”的環節上是軟肋。“說到底是人的服務不夠,留學機構的國際班的優勢則是從進校起就為學生配專屬顧問,告訴他適合什么學校,怎樣準備。”
對于國際班的監管,目前是以教育部及留學服務中心為主,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上可以查到有資質的合作辦學機構名單。
專家建議
選擇國際教育課程注意看辦學資質
對于家長來說,五花八門的辦學機構和課程分類若不經過一番研究對比很難為孩子做選擇。種類多,問題也多,畢竟精力有限,家長在為孩子報讀國際班時,需要特別注意哪些方面呢?
李老師認為,選擇國際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它是否有資質,是否獲得所從事課程的官方授權。而是否值得信賴就要從它的辦學資質、課程的認可范圍、辦學歷史與目標以及升學成果等多方面研究分析。家長和學生也要根據自身情況去考慮適合自己的學校或者課程,不必要盲目跟風。
中大黃埔教育集團國際部負責人認為,除了學術課程外,還要注意學校有無切實措施提高學生的語言和素養,能不能讓學生真正融入國外大學的學習生活。
吳波則提醒家長,并非打著“國際班”的旗號就一定有保障。家長應仔細詢問,看清楚“留學產品”背后的真面目,注意申請留學之后的升學保障是否足夠,避免在學位的認證上出問題。
?
相關鏈接:
江蘇9個機場7家虧損 政府出文件強迫包機出國
出國留學請先了解你的祖國
盤點出國留學五大趨勢?何必盯著“熱門”專業
盤點2012年出國語言考試 刷分和變革成熱詞
出國旅游不可不知!國外就餐千萬不能做的事
英國成為亞洲學生出國留學第二選擇
今年出國留學人數近40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