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口網2月6日消息(記者 張楊 實習生 陳煥林)2月3日,由本報《教育周刊》策劃組織,聯合海南大學三味書社、翰香學苑共同舉辦的“國學”冬令營結束。在短暫的7天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踏踏實實地讀完了《大學》,更切身地感受到了“國學”學習的艱苦與快樂。
????踏實讀書感悟經典
????本次“國學”冬令營活動地點設在海南大學的觀景亭內。但有很多家住府城的小朋友,仍堅持每天乘坐近一個小時的公交車前來聽課。王子蕓就是其中一位。談到為何有如此大的動力,王子蕓的媽媽表示,以前孩子就聽過杜老師講論語,感覺杜老師講課踏實,有著真正做學問的態度。
????對此,一名曾經參加過某培訓機構組織的“國學拓展訓練營”的家長表示認同。他說,以前帶孩子參加的“國學拓展訓練營”,雖然名字上有“國學”二字,但講課內容卻與“國學”沒多大關聯,都是借用“國學”經典中的一兩句話為由頭,帶著孩子們做游戲。“而這次冬令營活動不一樣。孩子腳踏實地地讀完了《大學》,這才是一種學習的態度。”
????“‘國學’的學習沒有什么捷徑。”本次活動的主講老師杜云飛告訴記者,本次冬令營活動設置7天,雖然讀完了《大學》,但仍是淺層次的,并不能讓孩子對這個文本有多么深入的領悟。“這次活動的意義在于,通過《大學》這個文本,讓參與活動的孩子和家長知道什么是‘國學’,該怎么學。如果真想深入學習的話,還要更加踏實地讀書才行。”杜老師說。
????教學順序與眾不同
????本次“國學”冬令營最引人關注的當屬教學順序的設置。“《大學》,我們大人都不懂,給小孩子講,能行嗎?”從開營至今,一直不斷有家長提出這樣的疑問。
????對此,本次冬令營活動課程的設置者,翰香學苑的齊老師表示,家長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長期以來對“國學”教學的誤解造成的。齊老師說,其實人們通常認為簡單的東西,未必就真的容易理解。就像《三字經》,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完全可以提出為何不是“人之初,如玉璞”的疑問,進而帶出孟子與告子的人性論之爭。“這些完全可以給大學生講,甚至可以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所以,如果要往深里研究,《三字經》未必就比《大學》容易。
????“對于小孩子來講,恰恰應該讓他們先學習《大學》,或者在家長們看來難一些的文本。”齊老師說。而《大學》這類文本,生詞生字較多,不容易記憶。不過,15歲以下是小孩子記憶力最強的階段。應善于利用他們的記憶力,將這些所謂的難文本背下來。待其稍大一點,再往深里講解就容易了。而如果等孩子長大了,再想讓他們記住這些文本,就困難了。“這也正是本次活動會給小學生設置《大學》課程的原因。”
?
?
相關鏈接:
“天價”國學班引爭議 4天課程能帶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