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的課程用武漢話來講,味道不一般。本周開學,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副教授汪聲瑞,在征求學生意見后,改用武漢話授課(如圖)。不少學生表示,武漢腔的各種俏皮話扎堆,聽課好似聽單口相聲。
方言是外衣 抖“包袱”才是重點
“沒聽懂闊以問,但是莫要拈筋。”站在講臺上,汪聲瑞每說完一句話,就要看一下學生們的表情,發現有的學生沒聽懂,他就在黑板上寫下對應的漢字解釋:歪揪、拈筋就是鉆牛角尖的意思。
盡管如此,課堂上“拈筋”的學生還是不少,講到“結構差異”這一概念,不少學生就一個勁地搖頭。汪老師打了個比喻:結構差異就像人的眼長在臉前面,雞沒有這么大的臉,所以眼就長在臉兩邊——如果人的眼長在臉兩邊那是怪物,不過好在雞看見了會喜歡。“建筑說成‘建揍’,沒有說成‘冒得’,地道武漢話。”該校土木工程大三學生陳詳輝笑著說,聽汪老師的課蠻過癮。
今年58歲的汪聲瑞從小在漢口長大,他表示自己普通話說得很別扭,上學期還有學生私下里吐槽:“聽別人說普通話要錢,聽汪老師說普通話要命。”汪老師告訴記者,這學期改講武漢話,各種俏皮話說起來更順了,他也可以在課堂上“穿背心作揖——露兩手”。
學生評價不一 校方回應稱不反對
老師用方言代替普通話授課,學生怎么看?昨日記者隨機調查發現,在汪老師所教的100多名大三學生中,多數學生表示能接受。班上的學生陳詳輝就表示,汪老師的武漢話很幽默,很有感染力,這種教學方法很新穎,不但活躍了課堂氛圍,還讓學生掌握了專業知識。
不過,一些外地學生也表達出自己的尷尬,山東籍的學生申東就表示,盡管在武漢呆了兩年多,汪老師的武漢話里還是有很多地方他聽不懂,讓他有點“難受”——只能靠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和課后溫習課件來學習,無形中他還被迫學了門方言。
對于汪老師的做法,該校教務處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用普通話教學是學校考核中青年教師的一項指標,對于年紀較大的老師并沒有嚴格要求。汪老師則認為,很多學生在武漢求學四年,除了學習專業知識,順便了解一下武漢語言文化特色也挺好。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孫女作業多教授當槍手 老教授:當“槍手”不易
老教授忽悠落榜生上軍校 騙百余人1900余萬元
江蘇科技大學老教授章明熾帶著病妻堅守講臺
大寫的人 綿綿的愛——老教授帶著病妻堅守講臺
老教授攜病妻上課感動眾人(圖)
老教授買菜突然暈倒 路人拍視頻作證促趕緊救人
農民虛構200億融資項目騙倒老干部老教授
東北老教授建議三亞建成生態文明旅游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