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舞蹈培訓。記者 黃一冰 攝
聽話派:爸媽也是為了我好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許多中小學生對于如何過暑假沒有什么計劃,而是習慣了聽從父母的安排。“前兩天媽媽告訴我,她幫我報了兩個培訓班,放假的第二個星期就要去上課了。”就讀于瓊山中學初中二年級的小王告訴記者,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她的每個暑假都是在培訓班中度過的。“感覺有點郁悶,好不容易才有一個比較長的假期,不過想想爸媽也是為了我好。”
抱怨派:想好好玩都不行
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像小王同學這樣理解父母,家住海口市金濂路的小杜就是其中一位。“為什么一定要讓我上培訓班呢?想在暑假好好玩一玩都不行。”小杜今年上初一,愛好打籃球,本想著在暑假里跟伙伴們好好切磋一下球技,結果父母卻準備給他報個數學輔導班。“暑假還沒開始呢,我就知道自己還要繼續上課,暑假是國家給我們學生的假期,不是給父母或給學校的,為什么不讓我自己做主呢?”
受傷派:我們已有暑假作業了
“爸爸媽媽怎么可能讓我自己安排暑假?我好多年就沒有假期了!”一名就讀初二的李同學告訴記者,每年暑假,他的爸爸會問他假期要重點學習哪門課,報什么班也會聽一下他的意見,但是從來沒有征求過他要不要報班的意見。
小李同學告訴記者,父母的“固執安排”讓他很受傷。他說,每個暑假學校都會安排暑假作業,只要每天抽出一兩個小時來做習題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上培訓班。“另外,在學校時我們自由閱讀的時間很少,為什么就不能讓我們在暑假期間多讀一些課外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