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素質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尺,也是教育發展的內在動力。2013年,海口教育著重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一如既往地重視教師的發展和提高,在探索和培養教師的具體實踐中,涌現出許多新實踐、新舉措。
骨干教師助推站
“孵化”更多名師
說起2013年海口教育界的變化,青年骨干教師成長助推站的建立無疑是最大的一個亮點。11月,海口市正式實施青年骨干教師成長助推站項目,首批19個助推站均由名師冠名,下撥200萬元作為項目啟動資金。
助推站由海口市教育局批準并授牌,首批19個助推站均由國家特級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省級骨干教師等名師牽頭和冠名,研究內容涵蓋了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等多個領域。“每個助推站由一名名師做主持人,由主持人在全市選聘3名同學科的優秀教師組成專家團隊,這三名專家一般來自不同學校,再召集學科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組成助推站學員團隊。”海南僑中許亞鵬副主任介紹,專家團隊負責對助推站的學員進行指導和培養,以三年為周期,采用“任務驅動+課題帶動”的方式開展活動,督促學員在探索中學習,在研究中成長。
海口首批19個助推站中,有8名助推站主持人來自海南僑中。僑中校長王繼源表示,學校十分重視助推站項目的進展,會盡力配合并提供相關配套設施及幫助,起到應有的作用。
據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副院長符揚暉介紹,助推站還將提升一批薄弱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由薄弱學校自主申報,每個助推站與2所薄弱學校開展結對幫扶,幫助薄弱學校在工作周期內顯著提高本學科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19個工作站,每個工作站幫扶兩所薄弱學校,這就意味著三年后將有38所薄弱學校會有明顯的變化,教育教學質量會有顯著的提高,同時還將帶動近千名青年骨干教師的成長。
城鄉教師捆綁發展縮小差距
這些年,圍繞城鄉教育一體化的發展需求,海口積極創新薄弱學校幫扶模式,實施了兩輪“百強扶百弱”城鄉對口幫扶工程。第一輪分別確立100所城區學校與100所農村學校結成幫扶對子,第二輪再確立40對幫扶對子。在幫扶對子間,各校教師在課堂教學、校本教研、教學常規管理等方面進行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秀英區文明小學及龍華區龍橋學校、秀峰學校都是我們學校的對口幫扶對象。每年都會有一批教師來到這里進行跟班學習。”海口金盤實驗學校副校長杜瓊珍說,“我們會根據對方的需要來提供一定的幫助。在幫扶過程中也發現,他們需要的更多是教學方式多樣化方面的指導及教育理念的更新。經過交流,前來學習的老師都能有所提高。”
龍華區教育局書記黃光逸告訴記者,金盤實驗學校是眾多進行教育幫扶學校中的一所。區教育局一直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交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龍華區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我們出臺了《龍華區學校領導及教師交流管理制度》,每年選派城區學校骨干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農村教師到城區學校跟班學習,兩校之間教師還進行雙向交流。目前全區已有學校中層以上領導交流18人,農村學校到城區學校跟班學習的教師123人,城區教師雙向交流,涉及16所學校,交流教師84人。”
除龍華區外,海口其他地區也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教師交流,如瓊山區實行的“強弱捆綁式”幫扶模式,通過城區優質學校骨干教師的傳、幫、帶,幫助城郊薄弱學校迅速“教育脫貧”;秀英區實行整體幫扶工作,對薄弱學校從教師培訓、教學常規管理、課堂教學、校本教研、骨干教師培養等“軟件”建設上給予幫扶,三年多來,秀英區的教育教學質量與三個區的差距明顯縮小。
教師隊伍的合理流動,對城鄉師資配置優化有重要作用。下一步,海口還將繼續開展“送教送訓下鄉”活動。記者獲悉,第三輪對口幫扶工程即將展開。
多元化研修培訓提升校長素質
“教師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必經途徑。海口用于教師培訓的經費逐年增加,力度也逐漸增大。”據市研訓院統計,近幾年,海口組織“送教送訓下鄉”和“菜單培訓”500多次,培訓農村教師達10多萬人次,通過開展重點課題研究等方式,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在一系列培訓的作用下,海口市的教研、科研成績十分突出。數據顯示,2013年,教師在課堂教學、教學論文、案例、課件制作等評比中,有30人獲國家級一等獎,43人獲國家級二等獎,5人獲國家級三等獎;有241人獲省級一等獎,201人獲省級二等獎,191人獲省級三等獎;還有78名教師獲得國家級各類表彰,20人獲得省級表彰。
市研訓院培訓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除開展對教師專業能力的培訓外,每年,海口都以當前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主題,舉辦“校長論壇”,組織校長開展理論學習、問題研討和經驗交流。近幾年,海口市分期分批組織300多名校長到華東師大、西南師大和北京市西城區等地進行高級研修和跟班學習;組織200多名中小學校長進行不同專題的市級研修,還組隊到江蘇、山東、南京等地學習考察辦學經驗。
這些培訓有力地促進了校長教育理論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海口金盤實驗學校校長王業俊認為,市教育部門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他有機會和其他校長進行溝通交流,并聽從專家解答自己在實踐中遇到的困惑:“這是一個自我‘充電’的過程,對校長自身的能力培養和提高非常有幫助。”
符揚暉說,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和校長的成長;而要成長,教育理念的更新是關鍵,這就需要通過培訓來實現。“這些舉措,使校長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了較大提高。通過每年的校長研修班,一大批城區和農村學校的校長迅速成長起來。教育觀念變了,業務水平提高了,辦學管理能力也提升,有效地縮小了城鄉學校間的辦學差距,最終受益的是廣大教師和中小學生。”
?
?
?
相關鏈接:
小小蠟燭寄哀思 ——網民深切悼念老教師陳起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