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過,但沒有辦法”
點開手機,班級微信群發來招聘信息,“又是只招男生,又是男生優先,又與我們無關!”曉琳宿舍里的女生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只要有一個男生和我們競爭,就想都別想了?!?/p>
“有些工作辛苦,用人單位想招男生可以理解?!睍粤照f,“但像我們這行,又不是挖礦,動腦子的活兒,男女生哪有什么差距啊。這種情況下還是偏好男生,就不能理解了?!?/p>
“女生是要結婚生孩子,要有產假和更多的保障,企業嫌了,可這些事不能讓我們自個兒扛??!”用人單位對于女生的種種顧慮讓曉琳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卻又不知向誰傾訴。
“會郁悶,會難過,但我們沒有任何辦法?!睍粤仗寡宰约簭膩頉]想過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也不知道該如何反映,身邊的女生大都對此見怪不怪了,好像偏好男生已經成了一種約定俗成。
填網申、跑宣講會、不停地筆試、面試……女生們在就業的轉盤上馬不停蹄地奔跑,“這家拒絕了就趕緊找下一家,哪里顧得上去討個說法”,曉琳認為,接受與沉默似乎是無奈之下最經濟的“理性選擇”。
今年年初,我國就業性別歧視案首次成功獲賠。來自華南師范大學的大四女生溫語軒(化名)在招聘中遇到企業“只招男生”,在當地人社部門的調解下,她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公開道歉和賠償,感到“揚眉吐氣”。而這份揚眉吐氣的背后是長達71天的維權拉鋸戰。
“女生不是不夠優秀,有時候根本沒有機會去證明自己的優秀?!睍粤仗寡韵M軌蛴刑媾鷤冋f話的渠道,讓優秀的女生能擁有平等展示自己的機會。
“更加努力,才能與他們比肩”
抱怨歸抱怨,相比于寒冬中求職尚無定數的大多數女生而言,曉琳還算幸運。
7月份至今,曉琳就在一家證券公司實習。實習期間她表現較好,各項考核也相對順利,終于打動了用人單位,“算是有了一個保底的選擇,”曉琳露出稍顯輕松的笑容。
為了獲得這份來之不易的實習,曉琳準備了近一個月,研究經濟形勢、翻閱幾百頁的行業報告,完善研究思路,經歷2次筆試3次面試,才最終獲得了一個實習的機會。曉琳坦言,“只有更努力,才能與男生比肩甚至超越他們。”
然而班上的大多數女生沒有曉琳那么幸運,甚至連找個實習都要讓位于男生。近日,班級的微信群收到某大型信托公司的實習招聘,做得好有可能留下來,主要工作是營銷策劃,點名只要男生。
截至目前,班里有的女生投出了100來份簡歷,但收效甚微。性別歧視作為就業中的潛規則,讓女生們感到一種“被鄙視”的感覺,甚至會產生較為嚴重的自卑感和焦慮感。曉琳說:“在這種情況下,抱怨不算什么,難過也不稀奇,就是哭上一場也正常?!?/p>
“我們班女生真的很牛,有的有理工科背景,數學很好,有的統計分析軟件用得特別溜,但簡歷說被刷就刷了,都不知道自己的短板究竟在哪里?!睍粤蘸苁遣唤?,“有些男生,實習很少,準備得也不怎么樣,但是簡歷說過就過了。難道性別真的如此重要,我們究竟要多努力?”
最讓曉琳郁悶的是,身邊的男生有的雖然取得了筆試和面試的機會,卻因為時間沖突或者準備不足等原因放棄,造成名額流失,“如果這些白白流失掉的機會能夠給我們,我們一定能好好抓住?!?(應采訪對象要求,張曉琳、劉靜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