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美國特派記者 陳一鳴貝茜“中國遍布陷阱,一不小心就會陷入間諜的圈套。”這樣的說辭聽起來多少顯得老套,起碼美國官員及媒體時不時就會重彈這種老調。但是14日美國FBI在YouTube上公開的一段相關視頻卻運用了很多新元素。以一個美國在華留學(微博)生的“真實故事”作為包裝,配上夸張的中國音樂,拋出中國間諜最有可能布設的4種陷阱,再加上視頻網絡傳播的現代化手段,種種跡象都表明這回FBI是煞費苦心。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國這種渲染“中國間諜威脅論”的做法其實是“新瓶裝舊酒”。
????美國《商業周刊》15日的文章稱,FBI在YouTube上發布的這一視頻罕見的長達30分鐘,而且視頻拍攝目的只有一個——讓在外留學的美國年輕人了解到成為國外間諜機構“獵物”的危險。
????視頻以一個“真實故事”為主線,《棋子游戲:格倫·施萊弗的故事》的名字頗有點好萊塢懸疑片的色彩。這段視頻一開始是,2010年6月,時年28歲的密歇根州底特律青年施萊弗準備搭機前往韓國時被捕,罪名是“試圖向中國出賣美國國防情報”。學習國際關系的他在2004年大學畢業后前往中國上海,并在那里學習漢語。起初,他在上海看到一份英語廣告招聘具有亞洲研究背景的人士,有償撰寫一份論文,主題是美中關系。聯系人是一名自稱“阿曼達”的中國女性,論文寫好后,施萊弗獲得120美元的報酬。
????后來,施萊弗開始通過阿曼達結識了兩名中國男子,并從他們那里拿到“助學金”。此時,“施萊弗已經意識到對方都是情報官員”。視頻稱,從那時起,施萊弗接受了中國間諜的招募,答應回到美國后前往國務院、中央情報局等重要部門求職。2005年到2010年的5年,他返回美國并兩次三番地報考這兩個部門。施萊弗表示,他在此期間多次與中國情報官員聯系,分3次得到7萬多美元現金酬勞。
????2010年冬,施萊弗在聯邦法庭上認罪,承認試圖混入美國中央情報局或國務院,為中國獲取情報。2011年初,聯邦法庭判處他4年有期徒刑。視頻最后,仍在服刑的施萊弗通過監獄電話說:“如果有人向你提供錢,但看起來你不用為這筆錢去做任何事,這里可能便暗藏著一個你看不到的釣鉤”。FBI聲稱,施萊弗是自2008年以來被指控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或企圖傳遞機密信息、敏感技術或商業秘密的57名學生之一。
???? 除了這段故事之外,FBI還針對美國海外留學生制作了一個名為“給美國在外大學生的建議:小心國外情報威脅”的專題,結合這個專題和施萊弗的故事,FBI羅列了最有可能掉入的4種圈套。首先,那些間諜人員通常非常友善。“你有什么需要幫助?不要擔心,我們只是想和你交朋友而已”。其次,小心只有姓名與電話號碼的名片。第三,他們對你的未來非常感興趣。第四,小心無償給你錢花的人。 分析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指出,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核物理科學家李文和案以來,美國媒體和影視作品中便經常“諜影重重”,對中國間諜的炒作從來沒有消停過,但很多都被證明子虛烏有,就算一些人后來被以某些理由判處有罪,也沒有證據表明與中國情報部門有關。
????事實上,許多對所謂中國間諜的指控,都是“防范”、“圍堵”中國的政治思維和氣氛在作祟。去年3月,一名曾為美國航天局工作的中國公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機場搭機回國時,遭到懷疑其“竊取敏感信息”的FBI特工逮捕,但最終未被發現掌握任何機密信息,后無罪釋放。這名中國公民接受調查期間,美國聯邦眾議員沃爾夫迫不及待地對外宣稱,這個中國人“正在進行間諜活動,并接觸了高度敏感文件,包括與導彈相關的高科技成像技術源碼、無人航空設備和其他中國政府渴望獲得的技術”。事后,顏面丟盡的沃爾夫趕忙從官網中刪除了有關聲明。因此,這次FBI發出長達30分鐘的視頻,只不過是想讓自己的手法更新穎,更能吸引全球網民的關注。
?
?
?
相關鏈接:
海外學生有望就讀英國專科中學 涉嫌盈利引發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