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畢業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都是熱議話題,而其就業狀況更是時不時撩撥公眾的心弦。5月11日,《人民日報》在其官方微博上曬出75所部屬高校2013年就業率排行榜。教育部75所直屬高校發布的就業質量報告顯示,這些名校的本科就業率基本在90%以上。這張名校“龍虎榜”引來眾人圍觀,更多的人則是感嘆中國大學生的就業艱難,自己母校的就業率遠沒有達到90%以上的水平。與此形成對照的是,一家教育研究院發布了“高校就業質量年度報告”評價排名,指出高校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在內容完備性、公信力和信息公開方面總體有待提高。
????不可否認,由于沒有完備的指標體系和完善的評價機制,首次發布的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難免有遺珠之憾,存在這樣那樣的紕漏。部分高校囿于發展的考慮,耽于短期利益的誘惑,迷失于“就業率GDP主義”,畢竟只是部分學校的個別行為,不代表主流,也不足以成為以偏概全的借口。新生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評論其優劣不能局限于某一時刻某一方面的內容,更應注重其整體效益和長期效應。倘若媒體或專家據此斷言其缺乏公信力,斷然否定編制發布就業質量報告的探索,言必稱沒有第三方數據不可信,未免有失偏頗。這樣做只是說中了部分事實,卻蒙蔽了事情真相,既不是實事求是的做法,也無益于教育的持續改進,反而強化了人們對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乃至對高等教育的抱怨和失望。
????教育部組織高校發布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督促高校主動進行信息公開,是教育部門尋求內部改革的積極嘗試,昭示了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改革的氣魄,對引導高校創新培養模式、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和接受社會監督具有重要意義。其實,作為社會的“守望者”,高校自始至終都在履行著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發展經濟、服務社會的使命。沒有哪一所高校不珍惜自己的聲譽,也沒有哪一所高校自甘墮落不思發展。試想,當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非常不堪、就業率嚴重注水時,高等教育靠什么實現跨越式發展,高校靠什么吸引那么多學生報考,又何來大規模擴招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應該看到,近幾年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成績有目共睹,教育事業不僅改變了國家命運,也與個人命運息息相關,數以萬計的個人及家庭因教育改變了自身的命運。目前社會各行各業的精英、骨干主要是大學畢業生,這也是高等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
????退一步講,如果不相信高等教育,不相信高校的就業狀況,還能相信誰?自言中立的“第三方”,真的就是完美的化身嗎?據報道,就在這邊吐槽就業質量報告“質量”不高時,那邊便有所謂“第三方”開始尋租了。部分機構紛紛打著“第三方”的幌子,試圖通過打造讓“高校滿意”、“社會認可”的就業數據,賺取巨額利潤。筆者的疑惑是,當“第三方”不再堅守“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宗旨,打造出來的就業數據、分析評價還客觀、真實、可信嗎?說到底,“第三方”也不是萬能的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裝。尤其在當前“第三方”發育遲緩、發展不完善的情形下,單純迷戀“第三方”,一味地質疑高校,顯然不是求真的態度,也不是明智的選擇。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的完善和發展,需要正視自身的缺陷和弊病,在各種聲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長遠來看,未來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評價,既不應局限于高校的自說自話,也不應過分依賴“第三方”指手畫腳,而是要尋求頂層設計,吸引更多主體參與進來,并將最終的選擇權和評判權交給學生及家長。換言之,把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持續發展能力、用人單位滿意度、對社會貢獻水平等作為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只有接受學生、家長、政府、高校、企業、社會等利益相關方的共同評價,才更為真實可信,才能為實現高等教育的自我革新提供堅實的保障。
????(作者系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信陽師院教師)
?
?
?
相關鏈接:
海南就業嚴峻程度不及全國 力保初次就業率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