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校長龔克22日做客“西南聯大講壇”,與云南師范大學師生探討“剛毅堅卓興國運 允公允能育人杰”。
龔克長期從事電波與無線通信技術的教學與研發工作,1986年獲奧地利格拉茨技術大學博士學位,1987年回國到清華大學(微博)工作,現在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科學資訊委員會”(SAB)成員,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副主席以及WFEO信息與通信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協常委。他是一名學者,同時也是一位師者,2011年1月任南開大學校長,同時擔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2011年獲中國“最具特色校長”稱號。
龔克從西南聯大校訓“剛毅堅卓”談到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認為二者意義相通,均體現了中國近代大學的精神特質——興學強國。他說,有人把大學比作“象牙塔”,但中國近代大學里沒有一所是象牙塔,中國近代大學是在十九世紀末,中國積貧積弱、走向衰敗之時,為了救國強國而建立,所以“興學強國”是中國近代大學與生俱來的一種特質。龔克說,南開大學第一任校長、也是西南聯大創辦者之一張伯苓先生曾指出,中華民族的民族劣性有五端——“愚,弱,貧,散,私”,而推行“公能”教育才能改變這些習性。“公”即指為樹立人們為國家民族著想的高遠立意;“能”指培養人們脫離愚昧、弱小、貧窮的能力。南開大學自建立以來,一直堅持“公能”教育特色,以“知中國,服務中國”為學術方針。
龔克認為,西南聯大精神對于當代大學精神的建設具有重要啟示,第一是弘揚大學精神,首先要繼承光大中國大學的愛國傳統,這是實現中國夢要堅持的;二是辦好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大學獨立存在的意義是社會有培養人的需要;三是協同創新是大學成功之道,應當把振興中華當做共同使命,聯合大學、企業,社會的力量來發展現代大學。
他指出,大學做研究是為了育人的研究,就像西南聯大校歌所唱“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杰”,“須人杰”是大學的根本任務。現在我們的大學,“數文章、數獎勵、數經費”,這些本來為我們育人創造條件的東西變成了我們的使命和目標,偏離了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務,我們把西南聯大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丟掉了。
龔克說,目前由他擔任主編的《張伯苓全集》正在籌備中,張伯苓先生提出的“公能”教育理念對于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和現代教育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南開大學有責任把張伯苓的教育思想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貢獻給社會,這項工作非常浩繁,但值得去做。
相關鏈接:
伊朗足協稱世界杯經費不足 禁止球員交換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