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杞縣替考事件中被曝光的大同中學。 資料圖
替考破壞教育公平,挑戰社會誠信,但我國目前并沒有法律層面的、專門規范考試的立法。刑法和保密法只是規定了單一的對泄密行為追究刑事責任問題,槍手的替考行為還難以被追究刑事責任.
考生王一鳴沒想到,就在他心急如焚他等待高考(微博)成績時,他所在的河南杞縣因高考替考案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我問老師了,高考成績和分數線將于6月25日零時公布,不會因替考事件受影響。再說了,替考都是那些有關系有錢人家的事。”6月23日,王一鳴頗為淡定地說。
6月17日中午,央視播出杞縣高考替考事件后,與不斷升溫的社會關注度相比,事發地杞縣不少人士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顯得有些“見怪不怪”。
當天,河南省招生辦公室回應稱,該省已查實違規違紀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同時,河南省招辦已向公安部門報案,并已向開封派出工作組對案件進展情況進行指導督促。
6月23日,河南省招辦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替考事件仍處于調查階段。
法治周末記者經多方了解,出現在央視節目中、考后曾向家長及“槍手”表示指紋驗證不通過也沒事的那位女性“神秘人物”,系杞縣教體局的一名負責人,目前已被專案組控制,正在接受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