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海口優質初中學校“指標到校”一事引起眾多質疑,絕大部分是學生家長指責擁有該些指標的部分小學,在推薦學生時過程未秉持擇優、公開、公平的原則。2日,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副校長吳清鍇在接受南海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指標到校”需各個學校制定專門的推薦實施方案,并及時公開推薦細則,如此一來可減少家長不解。
由于校際之間差異的客觀存在和為滿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際需要,今年海口“小升初”首次實行優質初中學校劃片就近和指標到校相結合的招生方式,將6所省一級學校的1225個“指標到校計劃”按照辦學水平、辦學規模、畢業生人數等合理分配到各小學。
6所省一級學校包括:海南中學初中部(指標到校名額127人)、海南僑中初中部(指標到校名額450人)、海口一中初中部(指標到校名額為300人)、瓊山中學初中部(指標到校名額111人)、海口實驗中學初中部(指標到校名額200人)、國興中學初中部(指標到校名額37人)。海口區屬優質初中由各區根據實際確定本區指標到校計劃,并根據就近就便原則在本轄區地域內周邊小學統籌分配。
海口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符延益表示,目前教育局只出臺指導意見,不做實施細則。“各小學根據本校學生實際和指標到校計劃,制定本校具體實施細則,量化細化評價指標。因為“各個學校的辦學特點不同,所做的遴選標準也各有差異,如擔任學生干部、參加各種比賽競賽、科技發明、省市三好學生等,當然,學業成績也要至少在及格以上。”
然而,原本想借助“指標到校”滿足學校推薦品學兼優學生的目的,并讓擁有海口市戶籍的孩子都有機會上優質初中的做法,卻引來非議。其中,未見到學校宣傳“指標到校”、家長沒有機會填寫《入學意向表》、獲推薦的指標到校生沒有公示等情況備受詬病。
對此,濱海九小副校長吳清鍇坦言,小升初指標到校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本校落實招生方案,并及時通知家長召開家長會。“小升初的這個事情,是很多家長都非常關注的,你藏著掖著,不讓他們了解方案,不讓他們提交意向書,反倒將一件原本很好的事情弄砸。”
吳清鍇表示,目前濱海九小將小升初推薦生綜合素質評價分為榮譽稱號、素質發展、學生干部、社會獲獎情況等4方面。同時,每個推薦生的綜合素質量化評分表需要10至12個相關負責人簽名。“我們做的是責任到人,但凡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第一責任人將進行嚴懲,這是不容輕視的。”
在小升初推薦生公示上,濱海九小承諾,不僅會將名單在校內校門公示,還將公布在學校官網接受監督。目前,該校已在各個畢業班教室門口,張貼畢業生小學5至6年級的各項成績及排名。
“我覺得‘指標到校’挺好的,以前就借著小考這一場考試,原本孩子平常成績挺好的,到小考時緊張沒考好就沒戲了。現在不一樣了,可以以平常成績綜合評價,更顯公平。”濱海九小學生家長吳先生如是說。
新聞背景
今年招生季,本省全面鋪開“小升初”新政。包括海南中學在內的優質初中不再舉行入學考試,首次實行免試就近劃片和指標到校相結合的招生方式。由小學生畢業學校向優質初中推薦人選,是今年的招生亮點之一。
于6月28日發布的《海口市2014年秋季小學初中招生工作方案》稱,將把海南僑中、海口一中、瓊山中學、海口實驗中學4所省一級學校初中部的部分招生計劃,以及海南中學初中部、國興中學初中部下達到海口的市縣計劃,共1225個優質初中學校的學位分配到全市89所小學。
6月28-30日,符合推薦條件的學生根據自身實際及各初中學校分組計劃情況,向所在畢業學校提出入學意向申請,并填寫《入學意向表》。學生將《入學意向表》及其相關推薦材料(一式兩份)上報班主任。所有的指標到校生都必須經過班級公示、校內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再上報市、區招生辦。
學校推薦過程是否公平公開?如何防范“暗箱操作”?這些問題是家長關注的焦點。
?
?
?
相關鏈接
海口指標到校生名額推薦受質疑 家長欲申請門都沒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