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兑庖姟分赋?,我國將從選拔、實踐、創新等方向全面提高教師培養質量,其中高校在自主招生計劃中將提高招收師范生的比例;師范生到中小學的教育實踐時間將不少于一個學期;高校教師教育類課程教師到中小學兼職任教、掛職實踐每五年不少于一年;不同類別教師啟動不同培養模式。
提高自主招生計劃中招收師范生比例
《意見》提出,各地各校要通過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選拔、設立面試環節等多樣化的方式,遴選樂教適教的優秀學生攻讀師范專業。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提高自主招生計劃中招收師范生的比例。加強入校后二次選拔力度,根據本校特點自行組織測試選拔。設立面試環節,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傾向和從教潛質。
師范生到中小學教育實踐不少于1個學期
《意見》明確強調,師范院校要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打破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老三門”的課程結構體系,開設模塊化、選擇性和實踐性的教師教育課程,注重在課程中充分融入優秀中小學教育教學案例。要通過建立穩定的教育實踐基地和教育實踐經費保障機制、實施高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師共同指導師范生的“雙導師制”、建立標準化的教育實踐規范等舉措,切實落實師范生到中小學教育實踐不少于1個學期制度,提高教育見習實習等實踐教學的質量。
高校教師教育類課程教師到中小學兼職任教、掛職實踐每五年不少于一年
《意見》明確要求,建立高校和中小學教師專兼職結合的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共同體,鼓勵高校與中小學、教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教育行政部門積極探索“協同教研”、“雙向互聘”、“崗位互換”等教師發展新機制,并對高校教師教育類課程教師提出深入中小學等兼職任教、掛職實踐每五年不少于一年的要求。同時要求,計劃實施高校要在崗位職數、評聘條件等方面專門制定相關政策,為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的職務(職稱)晉升創造條件。
不同類別教師不同培養模式
《意見》指出,將根據中學、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和特殊教育教師的培養特點,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將分類推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卓越中學教師培養重點探索本科和教育碩士研究生階段整體設計、分段考核、連續培養的一體化模式;卓越小學教師培養重點探索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模式;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重點探索構建厚基礎、強能力、重融合的培養體系;卓越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重點建立健全高校與行業企業、中等職業學校的協同培養機制,探索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卓越特殊教育教師培養重點探索師范院校與醫學院校聯合培養機制、特殊教育知識技能與學科教育教學融合培養機制。
鏈接
推動教師教育綜合改革
培養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好教師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啟動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答記者問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培養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好教師,教育部決定近日全面啟動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日前,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相關工作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請您介紹一下啟動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背景。
答:習近平總書記同北京師范大學(微博)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要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加大對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準教師教育中存在主要問題,尋求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不斷提高教師培養培訓的質量。”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戰略高度闡明了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教師教育工作的綱領和指南。
教師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有高質量的教師教育,才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近年來,我國教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教師教育改革持續推進,教師培養質量和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一些師范院校不關注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關起門來辦教師教育,教育教學改革相對滯后,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論“老三門”課程內容“空、繁、舊”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教育實踐質量不高,教師教育師資隊伍薄弱,培養出來的師范生與中小學、幼兒園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實際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針對教師培養的薄弱環節和深層次問題,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旨在通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推動舉辦教師教育院校深化教師培養機制、課程、教學、師資、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綜合改革,努力培養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
問: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有哪些突出特點?
答:總體來看,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主要有以下四個突出特點: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教師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不強、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陳舊、教育實踐質量不高等突出問題,《意見》從創新協同培養機制、建立模塊化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突出實踐導向的教師教育課程內容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
二是反映基層創新。在多次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將相關院校的試點經驗上升為國家政策。
三是加強分類指導。針對中學教育、小學教育、學前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改革發展需要,遵循不同類別教師的培養規律,分別提出卓越中學、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培養模式的改革重點和目標要求。
四是把握國際趨勢。對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教師培養政策進行比較研究,將先進理念、先進經驗充分反映在《意見》的各個方面。
問:您剛才提到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將分類推進卓越中學、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培養模式的改革,能否作一簡要介紹?
答:面向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根據中學、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和特殊教育教師的培養特點,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將分類推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
卓越中學教師培養重點探索本科和教育碩士研究生階段整體設計、分段考核、連續培養的一體化模式;
卓越小學教師培養重點探索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模式;
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重點探索構建厚基礎、強能力、重融合的培養體系;
卓越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重點建立健全高校與行業企業、中等職業學校的協同培養機制,探索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
卓越特殊教育教師培養重點探索師范院校與醫學院校聯合培養機制、特殊教育知識技能與學科教育教學融合培養機制。
問: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答: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明確了建立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新機制,強化招生就業環節,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整合優化教師教育師資隊伍等四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在建立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新機制方面,明確了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全方位協同的具體內容,提出要建立“權責明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長效機制。
在強化招生就業環節方面,提出通過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選拔、設立面試環節等多樣化的方式,遴選樂教適教的優秀學生攻讀師范專業;要求開展生動有效的就業教育,鼓勵引導師范生到基層特別是農村中小學任教。
在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方面,提出建立模塊化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體系之中;突出實踐導向的教師教育課程內容改革,在教師教育課程中充分融入優秀中小學教育教學案例;推動以師范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變革,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變革教師教學方式和師范生學習方式;開展規范化的實踐教學,提出將實踐教學貫穿培養全過程,分段設定目標,確保實踐成效;探索建立社會評價機制,提出試行卓越教師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制度。
在整合優化教師教育師資隊伍方面,提出高校建立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共同體,聘請中小學、教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優秀教育工作者、高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師,形成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共同體持續發展的有效機制。
問:如何組織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工作?
答:為推進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教育部將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教育部將就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工作進行專項宣傳,通過集體宣講、經驗交流等各種途徑加大宣傳力度。
二是加強組織管理。教育部將成立“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專家委員會,負責計劃的指導、咨詢服務等工作。近期還將發布《關于開展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具體布置計劃實施的各項工作。
三是組織督導檢查。教育部將依托專家委員會對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施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實行計劃實施高校動態調整機制。
四是鼓勵社會監督。向社會公布卓越教師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等,歡迎媒體和社會各界對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報道和監督。
?
相關鏈接
免費師范生“三憂”:工資待遇低生存壓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