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實現學校、社區和家庭的無縫對接
社區“四點半”課堂傳出歡笑聲
海甸街道新安社區的“四點半課堂”上,放學后的孩子們正在寫作業。記者 蘇弼坤 攝
“哈哈哈……”樓道里傳來孩子的笑聲伴著奔跑聲。下午4時50分,海口新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里又熱鬧起來,家住新安社區的很多孩子們陸續來到社區的“四點半課堂”。
學生下午放學后,家長還沒有下班,這段時間孩子誰來看管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話題。3月11日,在海口海甸島新安社區的閱讀室里,陸續有放學的學生來到“四點半課堂”教室,他們是在附近上學也在附近居住的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年級。走進“教室”后,這些孩子們開始做作業。
“姐姐,這道數學題怎么做?”記者看到,社區工作人員耐心輔導孩子寫作業。據社區工作人員小符介紹,新安社區的“四點半課堂”自2015年9月開辦至今,每天從下午4時30分持續到晚上6點多,寫完作業后有的孩子自己回家,有的孩子由家長們接走,期間由海南大學志愿者和社工照看,還能輔導作業、上興趣小組課等。
“志愿者哥哥姐姐有時候會教我們書法、美術、英語。”小學三年級學生陳佳杏告訴記者,基本每天放學都會先來這里寫作業,寫完再回家。“因為爸爸媽媽下班很晚,回去還要照顧弟弟,所以寫完作業再回去比較好。”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孩子是因為下午4時多這個時段是幼兒園和小學生的放學時間,而在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家長要到下午5時30分甚至6時以后才能下班,家長“分身乏術”難以接管孩子,所以選擇讓孩子在社區“四點半課堂”做作業。
“孩子放學早,我們又在上班,也沒有時間來陪孩子。現在不用出社區,就有人義務幫忙看管孩子、輔導作業,還能學習英語、美術、音樂等,真的不錯。”家住新安社區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四點半課堂”讓不少雙職工家長緩解了壓力,由志愿者輔導完成作業,實現了學校、社區和家庭的無縫對接,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對于社區的“四點半課堂”,孩子笑了,不少家長也笑了。新安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四點半課堂”不僅為孩子提供一個寫作業的地方,還組織了海南大學志愿者輔導孩子做功課,并穿插一些美術、書法、心理教育知識等活動。未來,將甄選更多社會優秀的志愿者加入進來。
?
?
相關鏈接:
海口美蘭區設四點半課堂 孩子添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