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的洪澇災害發生后,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從而會引發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的發生和流行。另外,洪災后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等蟲媒傳染病,
嚴重的洪澇災害發生后,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從而會引發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的發生和流行。另外,洪災后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等蟲媒傳染病,如登革熱、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等也容易暴發流行。11日,市衛生部門發布有關預防知識,提醒民眾要注意環境衛生,把好“入口”關,預防傳染病
防范霍亂等腸道傳染病
市疾控專家稱,洪災過后,沿海一帶或環境衛生條件比較差的地區的居民生活飲用水容易受到污染,極易引起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腸道傳染病是由病菌、病毒經口進入體內,在腸道內迅速生長繁殖而使人發病,常見的有:霍亂、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傷寒、副傷寒以及食物中毒等。這類疾病一旦發作,患者就會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及發熱等癥狀,有這些癥狀的病人,應立即到當地衛生院或有條件的醫院就診。病人及帶菌者體內的病原體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了水源、食物和手,當健康人食用這些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后就會發病。
喝開水吃熟食
市民要提高自我保健和防護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喝開水,吃熟食;不用河溝水洗米、洗菜和洗碗等,防止飲用可能被污染的水;不吃不潔的瓜果和腐敗變質食物,海產品需煮熟煮透后吃;生熟食品要分開切,分開存放,食物要加蓋,以防蒼蠅傳播疾病。積極做好居家及周圍環境衛生,減少疾病傳播。不隨地大小便,管理好牲畜糞便以免污染飲用水源。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及發熱等癥狀后,應立即到當地衛生院或有條件的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時機,延誤病情,或造成疾病傳播蔓延。 加強滅鼠預防鼠疫
洪災后要注意預防自然疫源性疾病。一是盡量減少或避免與疫水接觸的機會,不在可疑的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二是管好豬、狗等動物,豬要圈養,不讓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豬糞等要發酵后再施用。三是大力開展防鼠滅鼠工作,預防鼠疫發生。尤其是洪災期間人群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類密度較高的地方。洪災后立即加強滅鼠、殺蟲。四是注意個人衛生,禁止隨地小便,下水作業時要盡量穿長統膠鞋等,保護皮膚不受鉤體侵襲。五是病人糞尿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翻盆倒罐消除蚊蟲
洪災后還要預防蟲媒傳染病,如登革熱、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等。首先是要控制和管理傳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經常灑滅蚊藥,病人要隔離。其次是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清掃衛生死角、翻盆倒罐,清除室外積水容器,噴灑消毒殺蟲藥水,消除蚊蟲孳生地,降低蚊蟲密度,切斷傳播途徑。再就是夜間睡眠掛蚊帳,露宿或夜間野外勞動時,暴露的皮膚應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驅蚊藥,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被蚊蟲叮咬。
庭院要清潔消毒
災后,被浸泡過的庭院一定要清潔消毒。首先是清理室外環境。整修道路,填平坑洼,清除垃圾廢物,鏟除雜草,疏通溝渠,盡快徹底排干污水。第二是及時修復家庭廁所,必要時進行消毒處理。糞便消毒采用10份糞水加1份漂白粉,攪拌,2小時后倒在指定地點掩埋。沒有條件的一定要到公廁或其它指定地點排便,不能隨地大小便;糞便處理不好,極易污染水源,孳生蚊蠅類。第三是清洗餐(飲)具、家具、物品消毒。第四清洗室內污泥濁水、對室內沖洗干凈后對室內進行消毒。
災后謹防皮膚病
洪澇過后可造成多種疾病的爆發流行,常見的有胃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種皮膚病等,其中皮膚疾病約占各種疾病的50%以上。皮炎在災區中較常見,多因接觸受污染的洪水而致。避免接觸受污染的洪水可防止皮炎的發生。手足癬、體癬和股癬等此時易發,對局部輕度糜爛滲出的癬,應同時使用含抗生素的癬藥膏,應避免細菌感染。濕疹多發生于雙側下肢,因為雙腿長期泡在溫濕污濁的水中,下肢皮膚易受各種微生物侵襲,因此可在皮膚上出現紅斑、丘疹,并有滲出,嚴重的可出現水皰,甚至腫脹。預防可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勞作后可用1%的鹽水浸泡雙小腿半小時,然后再用清潔水洗凈晾干。
此外,洪澇災害時,不慎受傷是很常見的現象。受傷后皮膚傷口長時間浸泡在污水中,很容易感染。表現為皮膚裂口、潰瘍、流膿,局部發熱、疼痛。處理措施:生理鹽水、過氧化氫、絡合碘、慶大霉素等清洗創面,外涂四環素、金霉素、紅霉素或百多邦等抗生素軟膏,口服或靜脈給予抗生素(青霉素、頭孢類抗生素為主)。
聲明:所有來源為“??谕韴蟆?、“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 [作者:吳躍 李萌] [編輯:謝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