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13日消息 近期,我省受連日強降雨影響,大部分地區出現洪澇災情。洪災過后易造成多種疾病的暴發和流行,其中皮膚病居多,為有效應對此類疾病,省衛生廳下發水患造成皮膚病的預防與處理要點,指導災區群眾的皮膚病防治工作。
浸漬皮炎 因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所致。主要表現為浸泡部位浸漬、腫脹、發白、起皺、糜爛和脫屑,嚴重的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潰瘍。
◆預防:盡量減少在水中持續浸泡的時間,下水應穿長筒雨靴。休息時間要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少用熱水及肥皂。
◆治療:出現浸漬時可外用止癢撲粉(爽身粉也可),每天數次。糜爛時可用3%硼酸溶液或0.1%依沙吖啶(雷佛奴爾)進行濕敷;待糜爛面干后外用含有抗真菌和細菌藥物的復方制劑軟膏如復方康納樂霜等涂搽;繼發感染者,可局部使用抗生素治療。
濕疹 因皮膚長期處于潮濕污濁的環境中,易受各種微生物的侵襲,皮膚上可出現紅斑、丘疹,瘙癢,嚴重的可在皮膚上出現水皰,甚至腫脹。處理不當可引起繼發性細菌和真菌感染。
◆預防:避免皮膚長時間處于高溫及潮濕狀態,接觸污水后及時清潔衛生。勿用熱水或肥皂清洗皮損,不要過度瘙抓皮膚及用刺激性止癢藥物。
◆治療:輕度紅斑、丘疹、瘙癢時,外用爐甘石洗劑或1%氫化可的松霜、0.1氯氟舒松霜等;紅腫明顯,外用3%硼酸溶液或1:8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癥狀重者可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如氯苯那敏、西替利嗪等。
手足癬、體股癬 因皮膚潮濕、出汗,真菌感染所致;浸漬型手足癬患者的指(趾)間蒼白、潮紅、糜爛,掌跖部有丘疹、水皰;體股癬患者在身體平滑皮膚或腹股溝、臀部、大腿內側出現紅色丘疹、丘皰疹、鱗屑。
◆預防:勤用清潔水洗澡,保持皮膚干燥,勤換衣服和鞋襪,不要與有手足癬、體股癬病人共用毛巾。
◆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外用抗真菌藥物,如1%特比奈芬軟膏、2%酮康唑軟膏、1%聯苯芐唑軟膏等,每日1~2次。病情較重或外用療效不佳者可考慮口服特比萘芬250m/d,或伊曲康唑200mg/d,連用2~3周。
蟲咬皮炎 水災可促進蚊蟲的滋生,災民易受蚊蟲叮咬。主要表現四肢出現紅色丘疹、丘皰疹、水皰、大皰等,患者自覺瘙癢或灼痛。
◆預防:注意驅蚊滅蟲,使用蚊帳,保持皮膚清潔衛生,盡量不要裸露皮膚。
◆治療:外用爐甘石洗劑或1%氫化可的松霜、0.1氯氟舒松霜等,也可口服抗過敏藥物如氯苯那敏、賽庚啶、西替利嗪等。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國際旅游島商報] [作者:常珊珊] [編輯:謝濤]